TUhjnbcbe - 2022/5/11 15:43:00
最近华为的竞争对手们都挺高兴。就市场份额而言,它们目前处于进攻的状态。随着去年第四季度华为手机全球销量开始下滑,华为的竞争对手们开始迎来了快乐时光。在苹果所在的智能手机领域,在过去的六七年,以华为为首的中系手机品牌崛起,三星无疑是最大受害者,年是三星智能手机全球份额的巅峰,超过了30%,根据IDC的数据这一年三星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31.3%。下图是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情况,可以看出三星和苹果差不多占了全球的一半。但是从年小米发布其第一代智能手机小米1,并且把价格打到惊人的元开始,国产智能手机开始迅速逆袭。在过去十年的中国工业界,可以说小米1在年8月的发布会,雷*在大屏幕上打出元零售价的那一刻是永恒的经典瞬间。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对中国人来说还非常贵,国产智能手机品牌还没有起来,市面上海外品牌智能手机占据绝对优势,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试想下那个时候中国人的工资水平是什么样,在当时购买四五千元的行货手机是一种很奢侈的行为。我记得在小米1发布的时候我自己用的是诺基亚的E63,塞班的系统,没错当时我也舍不得花元买个安卓系统的三星。由于智能手机行货的价格太贵,因此给“水货”手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水货手机是真机,但是是以各种渠道从海外尤其是从香港走私带进来的,由于不需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因此要比行货便宜不少。在小米1北京发布会的现场,台下有的粉丝手里拿着的还是功能手机,也就是在雷*在台上讲述小米1的参数时,台下还做不到人手一台智能手机。非常多的人希望能有国产手机把高昂的价格降下来。在发布小米1的零售价格之前,雷*先打出了一张PPT,上面写着当时市面上几款比较热门的安卓手机的零售价格,两款行货手机,三星GalaxyS2卖到元,摩托的AtrixME智能手机也是元的价格。即使是HTCSensation的水货手机,仍然卖到元,而LGOpimus2X的水货手机零售价也要元。两三千元的水货手机虽然便宜,但是没有售后,没有服务的。而小米1的综合配置跟上面四款相比几乎都是最好水平,然后雷*问台下觉得小米手机该卖多少钱,第一个回答的是卖元,然后有人说卖元,其实当时觉得小米的行货手机卖元以下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毕竟行货手机都在元以上。结果当大屏幕上打出元的价格时,全场欢声雷动,掌声欢呼声长达二十多秒,这个时间我看视频的时候特地数过的,现场更有人高喊雷*的名字,那一刻出现的这个数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谁也没有想到小米竟然能够把价格打到如此之低。这场发布会的元带来了巨大轰动效应,以至于在发布会之后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预期,在之后的小米预定和发售中出现了抢购风潮,小米当年卖出了27万部手机,而在第二年手机销量就达到了万部。很多人人生中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小米。小米之后华为,OPPO,VIVO等智能手机也越做越强,结果是昂贵且品质不如苹果的三星在中国本土被彻底挤出了市场,不仅如此中系手机品牌还追杀到了海外,在印度,小米超过三星排名第一,在东南亚,OPPO和VIVO成为三星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在核心的欧洲市场,在年被美国制裁之前华为的市场份额猛追三星。在中东市场,三星也受到华为的不断挑战。在华为受到美国打击后,尤其是年华为的芯片被断供后,本来市场还预期三星能从中受益,尤其是在核心的欧洲市场,结果没想到小米异*突起和苹果一起成为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的最大替代者。可见三星智能手机竞争力在持续的下滑,即使在华为退出的份额上也抢不过小米。这充分说明三星竞争力的持续下滑。那么现在对苹果来说,就是一件比较开心的事情了,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三星面临竞争力持续下滑的难题,而进攻性最强的华为被美国的制裁彻底压制,发货量日趋减少。而另外的小米,OPPO,VIVO,包括前不久从华为分出来的荣耀,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在高端挑战苹果的实力。在上一篇文章,我已经列了苹果的年Q4财报,营收竟然增长了21%,其中大中华区市场甚至增长了57%,然而这还并不是终点,苹果还将在今年继续接管华为旗舰手机退出市场后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苹果在未来数年都会很难遇到什么像样的挑战。苹果的自研芯片+iOS生态,以及对供应商强有力的技术和品质控制能力,是短期内不可逾越的护城河。本来华为智能手机的麒麟处理器+海思芯片套装(WIFI,射频,电源管理,音频等)+5G通信技术+安卓深层改造+拍照技术,只要继续升级,在远期还是有可能跟苹果PK的。比如华为的通信技术,可不只是只有5G领先,像是WIFI6,华为和高通是最大的两个专利贡献者,在通信技术这方面苹果就不如华为。而在华为之外,不管是小米,荣耀,OPPO,VIVO,光是一个自研处理器就是难以逾越的高山,没有独特的技术和生态优势,总体上就会陷入较为同质化的竞争,要想在各方面追平苹果的能力,难度太大,看看荣耀以后在技术上有没有发力的可能。那么对于苹果来说,三星衰退,华为重伤,未来多年都将是稳守高端的快乐时光。不只是苹果受益,由于华为旗下的海思还是全球十大芯片厂商之一,海思退出市场,还直接让高通和台湾的联发科成为受益者。联发科为首的台系芯片设计厂不仅年业绩不错,而且今年的业绩也会很好,他们主要是供应中低端消费电子市场,不只是小米,OPPO,VIVO要购买联发科的5G芯片通过5G手机抢市场,新荣耀也会大量购买联发科的5G芯片。有时候看财经新闻,说联发科依靠华为拉货营收在9月创历史新高,但10月份失去华为订单后环比暴跌20%,这句话描述的确实没有问题,但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没有华为订单联发科业绩惨淡,其实看下面的图就清楚了,10月份的营收虽然低于8月和9月,但还是高于7月份的,同时11月和12月又开始环比提升。年联发科营收大增30.84%,超过了亿美元,随着海思芯片手机逐渐消耗,荣耀也会买联发科芯片,联发科今年日子会过的不错。我们平时说要穷台,但是其实两岸的产业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强竞争关系,不管是中美的 ,还是华为被美国制裁,台湾都是极大的受益者,这两年经济增速明显加快,年全年经济增速更是达到了2.98%的高速度。受芯片为核心的电子零部件大发展带动,只要没有特别的意外发生,比如台湾疫情大爆发,台湾年经济发展也会较好。高通也成为华为被制裁的受益者,由于搭载海思芯片出货的手机逐渐减少,高通的最新财报显示在截至年12月27日的财年第一财季,他们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营收为82.35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同期的50.77亿美元增加31.5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同时财报显示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他们这一财季的净利润为24.55亿美元,上一财年同期为9.25亿美元,同比增长%。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高通第一财季的营收为82.26亿美元,同比增长63%;净利润为25.1亿美元,同比增长%。没有了海思的竞争,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联手瓜分了安卓手机市场。不只是华为被制裁,给苹果,高通,联发科带来了利好,中国大陆最大的本土芯片制造厂中芯国际也上了美国的实体清单,设备供应受到了限制,10nm及其以下的设备完全被限制,而以上的工艺设备则是受限供应状态。中芯国际前几天发布的财报,虽然年多项财务指标创新高,年收入为39.07亿美元,成长25.4%;毛利为9.21亿美元,成长43.3%。但第四季度销售额为9.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10.3%,环比第三季度更是下降了9.16%,同时预期年营收增幅仅为个位数。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的14/28nm工艺在第四季度收入占比下降至5%,上季度为14.6%。而众所周知华为是中芯国际14nm的最大客户,显示第四季度无法向华为供货导致在先进制程上的重大影响。而相应的,海峡对岸的台湾半导体制造厂业者们就很高兴了,中芯国际尽管距离台积电差距很大,但是年前三季度按照人民币计算的营收至少实现了高达30.2%的增长,但是随着其先进制程的最大客户华为无法继续出货,以及设备的供应受到了美国的限制,第四季度的营收增速就迅速的下降到了10.3%的水平。而这些少增长的部分,无疑主要会流向台湾的厂家,这意味着台湾以台积电,联电为首的半导体制造厂,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来自中国大陆的竞争压力大大减轻。对于中国大陆来说,现在的焦点就是国产化产线或者说去美化产线何时完成,在这件事完成之前,不管是华为还是中芯国际,在数据上都不会好看。我知道看到这里,估计是不是会产生一些焦虑的情绪,如果说现在是国产化之前的至暗时刻的话,那这样的时刻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了。产业升级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拿智能手机和汽车产业来说吧,在21世纪的头十年左右,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由于年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大松绑,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在这之前中国最著名的就是夏利车。然后自主品牌大爆发,出现了几个爆点。比较著名的爆点,像哈弗H6,奇瑞QQ,比亚迪F3三款车,可以说三款车造就了三个自主品牌崛起。当年年奇瑞QQ一上市,立即在中国市场引起了轰动,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一下子把汽车的价格降到了不到五万元,一度占了奇瑞汽车销量的70%,也引来了竞争对手纷纷跟进,长安汽车年推出的首款自主品牌轿车长安奔奔,当时就是卖4万左右,和奇瑞QQ对标。至今奇瑞QQ仍然是奇瑞汽车累计销量最高的车型系列。年上市的F3对比亚迪也是一样的,当时推出之后立即成为爆款,占了比亚迪绝大部分的销量,带动比亚迪汽车-年销量平均增速在%以上,我当年买车的时候,就一度纠结于要不要买F3,因为当时买这款车实在是太多了。年,F3销量4.6万辆,占比亚迪全部汽车销量的83.6%;年,F3销量8.4万辆,占总销量的97.7%;年,F3销量约14万辆,仍然占总销量的82.4%。即使到了年,比亚迪已经有F0、F6等车型上市,但F3的销量达到29万辆,依然占到了全部销量的65%。年上市的长城哈弗H6就更不用说了,累计销量超过万辆,自主品牌车型的王者。另外就是吉利年上市的帝豪,该车长期是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顶梁柱。但是在H6之后,尽管中国自主品牌也出现了一些畅销车型,比如长安CS75,逸动,宝骏,荣威RX5,传祺GS4,但是综合销量和历史地位都还不如上述四款。实际上中国的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占率(包括轿车,SUV,MPV三种,中汽协数据),年45.6%,年42.23%,年41.9%,年40.3%,年38.4%,年41.3%,年43.2%,年43.9%,年42.1%年39.2%,年下降为38.4%年国产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4年来的最低点。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从年下半年开始的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市值的大爆发,包括蔚来,比亚迪等品牌市值一举进入全球十强,以及国产电动汽车销量的猛增,同时国内ICT科技巨头也在纷纷入局,年11月,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宣布联合打造新的智能汽车品牌;年12月,上汽、阿里、张江高科首轮融资亿元,共同成立“智己汽车科技”。年1月11日,百度也宣布成立了电动汽车公司,吉利是它的战略合作伙伴。实际上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经过长期的耕耘,最终还是将要迎来市场的爆发。在手机时代也是类似的,在功能手机时代国产品牌一度崛起,波导,TCL,天语,金立,科健,康佳,夏新等不少国产品牌出现,但很快就被诺基亚,摩托,三星打的找不着北,国产手机品牌份额迅速下跌,感觉外资品牌根本不可战胜。如下图,年国产功能手机达到了55%的份额,但随即被外资反攻,年就下降到了35%,三年间竟然下降了20个百分点。但在智能手机时代,国产品牌最终出现了大反攻。不管是汽车产业还是智能手机产业,在这种大型产业的升级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外资反攻的情况,而这几年中国产的份额会出现低谷,以汽车工业为例这个低谷时间长达10年以上,而以智能手机为例,如果从年外资品牌手机份额反攻开始,到年左右国产手机开始通过智能手机逆袭,也用了差不多8-1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外资品牌和企业会迎来一段比较快乐的时光。而在年的现在,美国通过半导体制造卡中国的脖子,其实和历史上的这些情况是类似的,只不过这次是美国采用行*力量的形式,而非像之前那样只是外资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反攻。注意体会下其中的不同,其实美国人也意识到了问题,如果不动用行*力量,单单通过市场竞争已经无法压制中国企业了。国产化的发展和超越,绝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完成,从国产汽车和手机的赶超历史来看,都经历了第一轮的快速崛起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然后在外资的反攻下因为基础不牢技术储备不足而进入低谷期,而光是这个低谷期就长达十年左右,然后度过低谷期,储备了技术和管理能力之后出现了迅速的反攻和逆袭。我国的半导体产业链,由于受到了美国制裁这个特殊因素的干扰,因此走势和上面的汽车和手机行业会有不同,由于美国年制裁中兴和孟晚舟被捕,导致年之后国内资本对该产业的投入急剧增加,尤其是华为大举投入搞去美化替代,大大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而后在年以华为芯片断供,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海思和中芯国际被制裁为标志,开始进入一段低谷期,走出低谷的办法唯有实现国产化。多少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半导体制造产业链,在年及其之前已经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因此我们并不需要还需要10年才能实现国产化,走出低谷。过去的五年,年成立的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都已经陆续开始量产出货,虽然他们都没有公布年的销售额,但是我估计今年这两家公司的销售额很可能都突破10亿人民币。中芯国际,华虹旗下的华力微最近五年来都在持续扩产和攻克先进工艺。国产半导体设备生产厂家持续壮大,五年前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家盈利都是问题,能实现盈利运行的厂家寥寥无几,规模也非常小,而现在已经普遍实现了盈利。今年(年)在规模上将会有首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厂家出现。半导体材料厂家也有多家上市,一些五年前我们还不会制造的半导体材料,包括集成电路硅片,CMP抛光垫等相继实现了量产,年底ArF光刻胶也实现了验证通过。也即是已经初步积累了一批技术人才和种子企业,年的情况比起年已经好了一个档次。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感谢当年推动,并且在年6月经过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在年9月搞了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的那一批人,他们也许在无意间改变了历史。如果从年底大基金开始第一批出资,到年5月美国首次通过芯片开始打击华为计算,他们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提前争取了长达四年半的时间发展。正是这争取到的宝贵时间,使得今天的华为才没有面临绝望的场面。否则如果华为在年面临芯片彻底断供的时刻,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还是年的水平,那华为的通信设备这样的主营业务就毫无继续下去的可能了,只能靠收专利费等业务生存。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就提过,这里可以再提一遍,芯片产线国产化这种重大工程,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来领导,我也相信不管是国家还是华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1月28日,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