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左耳青春只是过往,下一站总会天亮
TUhjnbcbe - 2025/2/17 9:25:00
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https://m.39.net/pf/a_7568336.html
其实作为怀念青春的片子,把青春的时代往前推,是比较有怀旧意味的。致青春是如此,左耳也是如此。左耳里的人物,还都活在手机通行诺基亚的时代,用着诺基亚都是时髦的年代,买个N95都是大学毕业后的攒钱奢侈品。时代往前推,很多事也可以表述的更加简单。旧有年月的很多事,我们大家也都记不大清了,最多只剩下一个影子。而编写、描述影子总是如此简单的,尤其是对于苏有朋这样的新手导演来说。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无论演员的表现、苏有朋的导演,还有很多场景光影的设置。至于故事情节,其实也就那样,说不上如何震动人心,也说不上如何意外,无非就是一些可以夸大一点想象都可以意识到的人间情事。这片子里搞笑的意味倒是很少,痴心真情的描绘倒是挺多的。只是,眼下这个世界,说什么痴心真情,我想,倒应该是挺难的。因为,这个社会缺少人性和人心。陈都灵在这片子里的表现,就是一个单纯倔强小女孩。和黎吧啦、还有欧豪、后面杨洋扮演的那谁混在一起,竟然还能不怎么学坏,而且还带给这些人人性的魅力,其实这倒是少见的,不过不是不可能出现。陈都灵倒是一个稚气傻气的新演员,在电影里的表现其实也就是稚气未脱,非要演爱情戏,其实也老觉得里面的男主角们会不会犯奸幼罪啊,当然这也跟她一直小女孩的扮相印象相关。至于片子最后她的职业打扮,倒是跟生了孩子的黄圣依一个德性。我倒是挺不喜欢黄圣依的,而她竟然这么像。也对这小姑娘的未来表示有点看不大上。不过给这片子打分的话,个人觉得自己给的分不会太差,十分的话当然能给到及格,最高到六点五分,多给了就觉得有点浪费。这是一部可以看一看的片子,不过看了之后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内容不比致青春幽默深刻,情节只是可以看下去,不过没什么太了不起的桥段,有些片段甚至是生硬的、或者是硬加的、或者是有点用烂了俗套的。不过这样的情节不算太多,能够从你眼前让你觉得剥离太明显的也并没有。有一些不算很做作的悬念,有一些不算特别生硬的说教。其实作为中国电影而言,似乎说教式的表达方式很多时候在所难免,因为,中国的电影工业,是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打回成幼稚的,成熟的手法很多时候似乎也用不起来,再说他们也不大会。片子里的这些年轻演员,表现还算中规中矩。出彩的地方不多,不过倒也没有怎样的缺陷。这里面没有我如何喜欢的演员,里面黎吧啦的混混暗恋者甚至是个傻货,为人做事都有点比较蛮憨的意思。而片子里给人的一些感觉是,清纯少年也容易被勾引,坏女人喜欢坏男人,坏男人会玩坏女人,然后坏女人动了情会傻子一样没心没肺,坏男人受了大挫会痛哭流涕浪子回头。只有单纯善良小姑娘是会永远保持石头般的冷静的。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不同的故事,而不同的故事写下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其实自己若不是呆傻肮脏、俗套可笑的,那么,或许,这人生,这青春,就是永远的不一样的。要不然,青春就容易沾满了灰,让你觉得你翻不起来,要不然就翻得灰头土脸尘土飞扬。大概是从《致青春》后,国内突然掀起了一片青春片热潮。只是电影似乎描述的不是我们这些平凡人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没有报仇没有车祸,但是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中二。我曾因为一段感情而自暴自弃,放弃自我。也曾想像黎吧啦一样做一个坏女孩,不再当家人老师眼中的乖乖女。《左耳》这部小说,是我初中时读的,当时很喜欢。现在回头看来,并不觉得曾经的自己很low,我承认我曾傻过。你没有傻过吗?说到底这部影片还是应该超过及格线的。在成长想象中,片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疼痛或残酷的青春记忆,最终迎来了自己的成长。过去之于他们不是对青春不朽的怀念、追忆或惋惜,而是迎来了更好的自己,与过去的仇恨或伤痛和解,最终完成圆满的叙事。与怀旧想象的区别在于,怀旧想象的乌托邦在过去,现在处在无法挽回的失落中,主人公陷于追忆青春不朽的怅惘中无法自拔,却永远无法返回想象中的乌托邦,过去是高昂的,而现在是失落的。成长想象则不同,过去的面貌是一片疮痍,但主人公能在疼痛的经历中成长,最终化解仇恨,放下恩怨,迎接更好的自己。过去是不堪的,而现在尚有希望可期。看电影我不喜欢带着挑剔的眼光就看。每部电影拍出来就有导演编剧演员想要传达的东西。我很愿意去发现片子的优点,不愿吐槽其缺点。女主角很适合这样的角色,很有学生的样子。不像许多影片,30岁的人还非得扮作高中生的样子,让观众觉得不舒服。要说喜欢的演员,平心而论欧豪演的不错。有起有伏,眼神中能让人看出想要传递的信息来。那种痞痞的帅,应该是很多人都无法拒绝的吧。可是这个角色的不够有担当,和太个性却又刺痛了我。当然他只是个犯了错,而且长不大的孩子。看他就像把气球压水里,突然一下浮起来的感觉,还带出喷涌的水花。想起最初看饶雪漫的青春小说的时候,我正上初中,十五六岁的年龄。繁重的学业,巨大的升学压力,让正值青春的我喘不过气。电脑还没普及,同学们都还没有手机,最大乐趣可能就是去书店借书。不爱看学术专家推荐的名著,却对韩寒、郭敬明、饶雪漫、明晓溪的青春小说爱不释手,每每都想一饮而尽。这就是当年的我们,和一切的青春小说描述的完全不同,虽然不是那么阳光,可是也没有电影和小说上描述的那么晦暗。青春固然有伤痛,不然就不可能成长。但是个人觉得,哪怕再多的黑暗,阳光的暖总是主色调。现在想想,可能当初对青春小说的喜爱,完全是因为被当时学业的压力锁束缚的,小说里主人公潇洒自由的生活态度,可能就想主人公小耳朵说的那样,可能我一辈子都做不到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左耳青春只是过往,下一站总会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