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设计之都武汉的年度盛事武汉设计日“设计之夜”暨武汉设计发布盛典云端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以“智能技术重塑建筑未来”为主题,在“云端”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建筑和设计行业带来的变化。
丁烈云认为,智能建造将推动建筑产业变革升级,建筑产品向数字化转变,建造模式向工业化转变,经营理念向服务化转变,市场形态向平台化转变,行业管理向治理现代化转变,开启了建筑产业新纪元。
“新一轮科技革命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的技术核心是人工智能,它的产业形态是数字经济,武汉作为世界设计之都,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工程设计。”丁烈云从产品设计、生产方式、建筑产品三个方面做智能建造的学术分享。
产品设计:是算出来的,而不是仅仅画出来的
产品的设计,特别是建筑产品,主要表现为形式逻辑,但是其中是否存在数理逻辑,这种形式逻辑是否能用方程式表达出来?
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玻璃屋顶以及凤凰中心的莫比乌斯环造型玻璃幕墙为例,其中的设计难点若依靠建筑师手绘将难以完成,而通过数字模型、参数调节等智能技术的运用,便可在瞬间生成布局方案,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同时,数字化的设计使原来不可能实现的非线性建筑设计变得更加容易。
以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的FaceLift平台城市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市民对拍摄的两万张景观照片的评分排序,再经深度学习模型DeeplearningMagic对比分析,提炼出需要改造景观的绿地面积、色彩等要素。这种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而让广大市民参与其中的智能技术让人大开眼界。
生产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已成现实
把建筑分解成部品部件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通过智能物流运到现场进行组装,大大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与此同时,固定模式批量化生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建筑,成为对建筑师的一个考验。
例如国外WikiHous建筑平台的模式及理念,建筑师把设计作品上传,用户挑选满意的作品,通过将图纸分发到相应厂家制作,建立起一个开源平台,最后消费者能够像组装家具一样建造房子。
丁烈云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消费的大众化,而21世纪最伟大的设计工程是生产的大众化,每一个人,即使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建筑产品:基于环境智能的建筑智能终端
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智能终端,汽车也正在成为智能终端,对于下一个智能终端将会是什么,丁烈云给出答案:是建筑。
人们在建筑物中生活的时间至少有85%以上,建筑智能终端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具备智能感知、智能交互、智能服务等为一体的绿色建筑、家庭社区等。
以智能健康建筑为例,他提到,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达到2.6亿,在医院机构养老占3%,养老机构养老占7%,另有90%选择居家养老,也可以称为社区养老。在智能技术应用中,可以在房间里安装接触式及非接触式传感器,感知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监控慢性病的状态,提供相应的服务,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条件。
丁烈云还分享了智能绿色建筑阿姆斯特丹EDGE案例,通过智能技术打造最环保智能的办公楼。通过2.8万个传感器,感知人体对灯光、温度、湿度的需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依靠太阳能发电以及合理的电力调配,比普通办公楼用电量节约了70%,甚至达到负零碳建筑。
“智能技术为我们提供高品质的工程产品,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同时形成新的数字经济业态,使城市经济更具活力。”李烈云认为智能建造正成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设计之都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