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同是工业咖啡,相煎别着急武汉星巴克初回忆
TUhjnbcbe - 2025/1/18 18:21:00

今天下午,杀入咖啡领域没多久的小兄弟瑞幸咖啡,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向星巴克提起诉讼。理由是,星巴克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要求场租物业方进行行业性排他,并且对瑞幸的上游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供应商站队二选一,停止向对瑞幸咖啡继续供货。星巴克随后进行了回应,称“无意参与某品牌的炒作。”

一时间,凭借星巴克的IP,这件事情瞬间在网络上发酵,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对于沉闷了许久的商业战场,小兄弟跳出来枪挑老大总是让人兴奋不已,看点十足。

一时间,仿佛看到了当年以弱打腾讯的一幕。

我的同行基友在朋友圈写下了“梦回唐朝”四个字,

也让我想起了唐朝在《飞翔鸟》中的歌词——“想当年,荒野狂野,血洗万里江山。”

此事突然,网上评论不一,有人说瑞幸碰瓷,也有人同情弱者说星巴克不地道。

是非先不论,文章后面一部分再表。

先来说说,我的星巴克武汉初印象。

01

人活得时间长一点,很多事情都能碰巧遇上。

星巴克初进武汉,第一家店开在群光广场的一楼,开业之际,因为工作的需要,刚好我受邀参加开业活动,见证了星巴克在武汉的首秀。

那是年的2月,那一年的武汉天气寒冷,遭遇了不小的降雪。但是群光广场的一楼东北角,星巴克的新店里确实气氛温暖。

开业当天,老远就能看见星巴克褐绿色相间的门头前,人头攒动。门外设有一大面品牌LOGO墙,每个到场的人都会被递上记号笔,请求在背景墙上留下墨宝,斜侧身45°面对单反,见证这一“历史的时刻”。

前来参加开业活动的人们衣着讲究。当时地上有无红毯,我已经记不清了,若有,我相信即便现场有武汉名流冒着严寒穿个深V也不足为奇。

签完名,进到门内,门口几个老外乐手组成的乐队正在演绎蓝调布鲁斯,配着飘香的咖啡,确实把调调烘托得很好,顿时间觉得身子上下一暖,再一杯咖啡捂在手中,手指也不那么僵硬了。

02

那个时候的我,刚刚回武汉从事着第二份工作。

那个时候我的是一介屌丝,(虽然现在的我还是将自己定义为屌丝,并且我不认为把自己放低有什么坏处),幸好之前读书时有全国各地游历的经历,在遇到这种阵仗的时候才没有露怯。

虽没有露怯,但是内心活动是复杂的。如何复杂,经过了下面几个环节。

我们十多个人被邀请到了店的二楼,活动就这样在没有太多铺垫中开始了。

说实话,虽然参加过很多种活动,但是这种外资企业的活动方式,在当时还是带给了我一些新鲜的东西。

没有剪彩仪式,没有领导讲话,活动不称为活动,而叫做分享。(分享这个当时还十分新鲜的词,让我在逼格上有一种认同感和优越感。)

店里简约现代的设计,还不错的装修,悠扬的蓝调......我开始有点后悔我身上厚重的棉袄。

几个穿着咖啡色工服套着绿色围裙的男女一脸亲和,仿佛都认识我们好些年头,分享在他们自我介绍他们好听的英语名字中开始了。

他们先告诉我了一个真实的美国故事,一个小孩子因为家里父亲的酗酒而家庭不幸,于是他从小发悄悄立誓:有一天,他一定要用一种饮料替代酒精,去温暖尽可能多的家庭,让这些家庭幸福。听完这个,我身体又温暖了不少。(听到这里我觉得喝进去的不再只是饮料,而喝的是情怀。)

接着是品鉴环节,我的面前被依次端出了六小杯没有贴标的咖啡,绿围裙们开始告诉我应该如何去喝去品,或用舌尖或用舌根,或时而抿住,或时而翻转滚动。

我们十几个人一一按照绿围裙的要求做了,并且反馈出我们的感受,是酸、是苦、是涩,反正是没有甜。

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滋味,至今也分辨不出咖啡的口感,只是清晰的记得喝完六小杯纯咖之后,我立马去了趟厕所,我低头看了看水流,抬头看了看镜子中的自己,尿和我脸色一样的苍白。

后来的分享活动中,绿色围裙们又一一告诉了我们拿铁、美式、卡布奇诺和摩卡之间的区别。

活动没有太长,就那么结束了,和没有铺垫的开始一样,结束前也没有高潮。

下楼离店前,我看了一下吧台上的价目表,30多元,心里回味了一下整个过程体验,觉得“高尚”一把的代价其实并不贵。

我一路飘忽忽地回到单位,在写稿前向领导报了一下我对稿件的理解和提纲。一出口,俨然是软文的思路。

“不就是一个连锁咖啡馆嘛,不说在美国,在北上广都已经成了大排档,现在才进武汉,还被当成个不得了的事情,你没问问他们是不是认为武汉很LOW,所以现在才来。”领导的当头棒喝,让我一惊,发现短短两个小时平淡无奇的场景体验,我的内心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

03

一如,对于任何善意的交往都是不该存有恶意的。

后来和星巴克的联系交往平淡无奇,我一介屌丝的价值观也顽固顽强地坚定了下来。并没有想着去花30多元让自己“高尚”起来。

客观的原因,可能因为那个时候星巴克的湖北区域公关业务委托给了蓝色光标公司,而蓝标中维护关系的那个人一身的圆滑满脸的油腻,很不喜欢。

慢慢的,工作的年限长了。慢慢的,去的城市和国家多了,明白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慢慢的,知道了武汉人趋之若鹜的某华茶餐厅只是香港的一街边小店,和古惑仔里的九龙冰室没有太大区别。生意好可能不是因为味道,而是因为这个城市里的有些人少见了一些世面。

慢慢的,对于做作的人和事开始刻意保持距离,慢慢的开始对消费公益的企业有了排斥心理。

坚定不移的依旧认为,真实不装依旧是高尚的进阶。

慢慢的,这家咖啡连锁品牌也就淡出了视线。

再后来,这里终于不再装,而是沦为了大排档,各式人群在这里做着各种事情。

我也只有在相亲约会的时候会选择在这里,花33元购买一个嘈杂的空间,一个接地气不装的环境以便来查看一下对方的反应,以及一个能安全撤退的交通便利。

一杯咖啡的时间,15分钟,温度和水温都可以从热变冷,也足以捕捉到对方足够的信息,如觉得不对,可以马上借尿遁撤离。

按照抖音上的神品论:“这种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食物是没有灵魂的。”

我不否认这条评论的观念,雪花也好,哈啤也罢,星巴克也好,瑞幸咖啡也罢。我一直很欣赏和佩服那些能从工业化食品中找到不同灵魂的大神。

可能他们是真没有喝过最便宜五十元一支的精酿啤酒。

今天下午,瑞幸起诉星巴克利用垄断地位不正当地向供应商施压,要求供应商站队二选一,并且向瑞幸停止供货。

按照这个逻辑,星巴克如果能掐瑞幸的脖子,那么只能说明大家都是用的相同的供应商。大家都用的是瑞士雪莱和弗兰克的咖啡机;新西兰恒天然的乳制品;意大利的法布芮糖浆。

都是一个产地的豆子,在相同的机器里,经过相同的温度,花了同样的烘焙时间,经过相同咖啡机的研磨,加入相同比例的奶和糖浆,做出了相同质量的工业咖啡。

然后,大神告诉我,绿杯的或者是蓝杯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这就好比,一个住在汉口江汉路的人,跟一个住在汉口古田的人说,“我们家的水,就是比你们家的甜”一样。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知道,这两家喝得都是宗关水厂的水。

既然产品没有什么两样,有人用更加低廉的定价来野蛮生长,也无可厚非。

结果最后让消费者用脚投票便是了。

人活久了,很多事情都能看到轮回。

瑞幸对星巴克的这一告,实在是能找到当年年告腾讯的影子。

同样是以小打大,同样是以弱胜强。

是真告也好,是碰瓷也罢,关键在于那个“大的”,有没有做出“艰难的选择”的傻事。

如果星巴克真的是逼迫了供应商选边站队,那么这是给机会让对手往自己身上靠。

大多外资企业可能并没有领教过中国同行的公关战。但凡领教过的,如谷歌,优步等也都出境出局了。

企业不是做得足够大就拥有了护城河。灿烂的罗马文明也没能架住蒙古人的铁骑马刀。盛极一时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数年后在面对苹果和三星也轰然倒下。

从年2月4日,星巴克进入武汉到现在,星巴克在武汉一共开出了家各种门店。

从年3月15日,瑞幸在武汉开出第一家店,2个月的时间,武汉共开出了12家门店,还有7家即将开出。

一个讲故事卖情怀,提供休憩空间。一个简单粗暴,如网约车一般平价送券。

瑞幸和星巴克之间的咖啡战争才刚刚开始。

让我们喝着工业咖啡,慢慢看,不着急。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是工业咖啡,相煎别着急武汉星巴克初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