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战狼2》、《流浪星球》两部爆款大戏横屏,沉浮演艺圈多年的吴京成了最红演员。相比一时刷脸的小鲜肉,沦为蹭热综艺节目来刷存在感。吴京的成功告诉人们:实力是最终标准,谁笑到最后,谁才笑的最好。
人如是,企业亦如是。正所谓短期靠运气,长期靠实力。先行者未必永保江山,后来者也能逆袭居上。“机皇”诺基亚横行通讯市场时,苹果还只是乔布斯的臆想;王峻涛叱咤电商时,阿里18罗汉也在打地铺抗争生死。显然,市场风云,行业沉浮中,要想笑傲商海、久立资本云端,除了先行闯劲,还要讲究策略、控制速度、靠品质实力说话。
这于在线教育业表现更为明显,蓝海市场,资本加持,先行者众。率先冲击二级市场的新东方在线、沪江教育,可谓双雄。不过,近期两者接连陷入困境:前者出现业绩变脸,后者爆出减薪裁员风波,上市之路蒙上阴影。身处襁褓中的在线教育,正在经历着什么?头部企业的震荡,源于何因?又是否会引发蝴蝶效应,影响消费资本态度?
作者:李响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道路千万条,上市第一条。行业不规范,韭菜两行泪”。近期网上火爆的“流浪体”,放在教育投资者上身,似乎同样适用。
投资价值疑云
2月19日,铑财发布名为《创新王者VS逐利青铜gogokid、vipkid、51talk如何走出死胡同?》的文章,细数了在线教育行业的部分乱象,引发不少投资者的后台提问:在线教育,是否值得投资?
这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起码要分层来看。
利好方面,从市场端看,市场增速强劲。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25.7%,预计未来3-5年增速仍保持16-24%之间。
从消费端看,年用户规模突破1.6亿。相比传统教育,在线教育具有强大的优质师资整合能力。同时,时间灵活、价格低廉、授课效率高,极好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碎片化、品质化的教育需求。
从产业端看,直播、录播课程等新授课方式,克服了学生体量与场地、教师的硬性匹配度,突破了行业成本魔咒,从而有利企业的技术模式创新。同时,在线打通了区域时空壁垒,市场增量空间放大,企业规模化大幅提升。两者加持下,促进了行业产业化水平。
从投资端看,资本仍然热情,年上半年在线教育市场共发生58个项目,金额约42亿。从全年来看,融资规模前十的教育企业中,在线机构占到绝对地位,融资金额最多的三家企业Vipkid、作业帮、猿题库,都是在线教育,分获5亿美元、3.5亿美元、3亿美元融资。
弱周期,抗风险、受经济波动影响小等教育自身属性,也让投资显得更稳定。上述因素,是资本热捧在线教育的逻辑所在。从目前来看,这些基本逻辑没有变。
只是,一些利空因素同样值得考量。
简单归纳主要有四点:政策监管力度加大、行业酝酿变局;机构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虚假宣传、假师资、退费难等乱象不断,企业持续亏损;51talk、尚德教育等上市企业表现不佳、股价低迷。
利好利空交织之下,行业态度自然出现分化。
具象到企业层面,表现更为明显,也让身处上市期的新东方在线、沪江教育资本前景略显微妙。
前者业内盈利能力第一,后者在流量方面称王,同时业务方面互有交叉,提交招股书、通过聆讯的日期也十分接近,且均选择港股上市。新东方在线和沪江教育,颇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味道。
只是年,不是三国时期,资本市场也并非瑜亮独大。增量市场属性明显的在线教育业,竞争格局一日千里,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后来者取代。
上述言论,并非耸听。二者近期出现的不同变故,甚至引发了外界对行业投资价值的质疑。对此,铑财分别向新东方在线,沪江教育发函,并得到部分回应。
业绩变脸
先来看新东方在线。背靠新东方集团强大的师资、经验、品牌,以及腾讯强大的资金、流量支援,新东方在线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当然,自带光环的新东方在线,也一度达到了外界对其的期待。去年7月,新东方在线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首次现身的华丽业绩,无疑是高起点的象征。也让各方对其未来的资本表现,甚至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产生遐想。
招股书显示,新东方在线年营收3.34亿元,净利润万元;年营收为4.46亿元,净利润万元。截至年2月28日止九个月营收为4.85亿元,净利润为万元。
这样的数据,堪称华丽。
纵观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且不说净利润接近1亿,就算增收增利的企业也并不多见。与新东方在线同一规模的友商中,持续亏损是常态。
例如美股上市的51talk。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净亏损人民币0.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亿元。
行业龙头企业尚且如此,规模稍小企业情况就更不乐观,现金流为负的现象时常发生。
新东方在线的首发招股书,不仅意味着自身率先度过了烧钱期,更为行业带来可参考的盈利模型。
不过,新东方在线的盈利神话,却因更新的招股书打破了。
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