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近半合伙人出走高特佳转型困惑jyvju405
TUhjnbcbe - 2020/8/3 10:47:00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近半合伙人出走


    高特佳转型困惑


这也使得高特佳合伙人从曾经的20人锐减为现在的11人,饶春梅、耿?、袁*斌、郭洁晖、魏业华、翟江涛、*天竹、吴坚、顾晓东九名合伙人先后离职,并引发相应团队的震动和解散。


    对此,高特佳联席牵头合伙人*青女士向经济观察报的解释是,因为公司战略改变,有的从业者无法适应公司战略的变化而选择出走。


    无独有偶,高特佳略显保守的投资节奏和平均180%的投资收益,也令其股东不满,厦门国际信托在高特佳股份的一减再减恐怕不仅仅是偶然。


    人事震荡


    “确实走了好几个团队的合伙人,有的甚至干了好几年是与公司一起成长起来的。而现在很多人来几个月就走了,总之给人的感觉是人不停的转,来一批走一批。”,谈起高特佳的现状,一名业界的知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以前,我们投了很多产业,后来逐渐确定为专注做健康医疗产业,这就要求很强的专业功底,有些人可能不能适应,连着两年都没有业绩,有的人不能跟上公司战略转移发展,就会被淘汰。”*青对说道。


    *青承认,2013年高特佳可能会有10%左右的人员流失,在2014年也陆陆续续的确是有人走。在之前行业高峰期时,包括高特佳在内,每家PE都招进了大批量的投资人。现在私募行业形势直下,转折期企业之间会有一个人员重构,她认为是一个正常现象,而把一些不太符合要求的人洗出去对高特佳现在这个团队应该是发展得更好。


    根据*青的说法,高特佳从2012年开始战略上的调整,在此之前,他们投很多产业,像现代农业,电子、IT、消费,后来确定专注做健康医疗产业。而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背景,比如投资医药、医疗器械、医疗行业服务,这都需要很强的专业功底。再加上最近两年,随着经济的下滑,以前那种捞项目的操作方式就不灵了,像投资经理、或者合伙人团队靠关系拿项目,现在根本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能力去辅导、支持、服务这个企业,使其渡过难关,这样的团队自然也就被优胜劣汰掉。


    然而,毕竟“人是投资公司的核心,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人员流动太大,一般内部有问题,而合伙人出走的危害则更大。”一位资深创投机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一位熟悉高特佳的业内人士表示:“在高特佳,做业务的既要投资也要融资,能融到资是当年有没有奖金的一个标准,也是升职的一个标准。这使得好多团队及个人出现不适应。”


    至于投资领域专业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其他创投机构资深人士求证,对方告诉,专业背景的重要性没有得到确实的证明,对于一个项目而言,早期可能对专业的要求会高些,靠后就对财务的功底要高些。


    不管如何,留不住人已然成为高特佳的困惑。而也许正是基于对于激励机制的新考量,高特佳现在给予了新进员工一定的物质待遇,“我们关于carry分配的机制,写进了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文件。这些文件好好执行即可。”高特佳的董事长蔡达建表示。


    “窄门”争议


    经济增速下滑,投资下游经济情况不景气,退出困难使得整个创投行业陷入低谷,就在其他私募谋求多元化发展的时候,高特佳却选择了专注医疗健康行业的股权投资。而其博雅生物(行情,问诊)投资身上吃到的甜头成为一个主要的动因。


    高特佳由于早年的策略,控股投了博雅生物,博雅生物上市之后,就算高特佳投资这块没有收益,博雅生物每年几千万的分红收益也能养活也能养活高特佳。“这就是高特佳能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原动力,这个动力来源于过去的策略,过去战略的正确。”蔡达建说。


    而高特佳为人所熟知,真是因为其2007年投资控股的血液制品公司博雅生物,其时博雅因陷入“血球蛋白”事件而令高特佳深陷舆论漩涡,待到博雅生物上市,高特佳成为其控股股东,其名声方得以反转。


    “高特佳当时投博雅生物媒体说我们投了一个垃圾项目,后来它上市了,同行都羡慕坏了,我们有自己的平台,也能围绕这个平台做一些并购整合。”*青对经济观察报说道。


    博雅生物上市后,高特佳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先后收购了海康生物、天安药业、江苏仁寿药业等。


    医疗健康是目前高特佳所专注的行业。“现在团队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在做这个产业,我们其他行业不太碰了,从2013年下半年,我们相当聚焦。”*青说。


    获悉,高特佳一期健康产业基金,所投企业业绩涨幅最少都是20%,现在投完了,就是一些投后管理,利用高特佳的资源、能力,专业水平把支持服务工作做好。未来三五年高特佳就是专注在做医疗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公司,以多种手段,天使投资、VC、早期的,还有后期PE、并购,还有控股,多手段。


    在行业不好情况下,尤其要加强内部管理,其中一点就是要改变公司文化,要更加有狼性。而其体现就是,如果一个企业经过高特佳的专家判断不错,高特佳就要大比例基金投入,即便投后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能依据高特佳的专业水平判断是不是实质性的障碍,可以依靠高特佳的资源、关系络克服,解决,把它变好之后就是一个好的项目。对于这个大比例甚至要去控股。


    2013年高特佳做了三四个控股型投资的案例,现在的基金里面高特佳谋求尽可能的大比例持股,第一,持股比例多了之后高特佳更聚焦,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这些少量的项目,股权大了之后,高特佳的话语权也大,比如贵州天安就是高特佳旗下的博雅就控股了,浙江海康这个项目虽然目前还在亏损阶段,但是行业各方面不错。


    当然,控股比例占总的投资项目比较少,因为一个企业为什么要投主要是看好这个团队,如果是高特佳控股,什么都做的话,相当于高特佳是实际控制人,时间、精力不够,而能控股的项目也是机缘巧合。


    不管这些调整效果如何,离职门显然还无法避免。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半合伙人出走高特佳转型困惑jyvju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