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快速发展,智能家居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居家生活赋予了浓浓的“科技味”。
眼下,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和依赖度逐渐提高,这个赛道也被炒得火热,各路资本争相涌入不同细分领域。
就在前段时间,一家主打家用摄像头的企业——深圳市睿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睿联技术”)对外披露了招股书,拟登创业板,中信建投证券为其保荐机构。
睿联技术成立于年,由两位出走华为的工程师创办,初始注册资本仅10万元,背后的创业故事颇为励志。
01
华为两同事创业
年,刘小宇、王爱军、刘星约定共同创业,三人凑齐10万元成立了睿联有限,刘小宇和王爱军分别出资3.5万元,刘星出资3万元(持股比例分别为35%、35%、30%)。
三个月后,刘星基于个人事业规划考虑,决定退出创业,将其股权转至刘小宇和王爱军。初创时期,公司业务开展面临资金周转需求,便又找来另一个好朋友谢冉辉投资8万元,正式开启艰难的创业之路。
有意思的是,刘小宇、王爱军都给华为海思打过工,前者还曾任职于诺基亚、UT斯达康、德州仪器半导体,后者也曾任职于TCL通信、中兴通讯、安信阳光,就这样,两个标准的理工男决心联手干番事业。
自年成立以来,睿联技术经历了多次增资、股权转让、股份制改革,注册资本从最开始的10万元增至万元。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刘小宇、王爱军分别持有公司27.12%的股权,合计持股54.24%,为睿联技术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一开始,睿联技术主要采取ODM经营模式,借助海外品牌商渠道,实现初创期的资金与技术积累。
随着公司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年,睿联技术开始通过线上渠道运营自主品牌“Reolink”,成功转型升级为技术品牌型企业,是国内较早布局家用视频监控的企业之一,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早期,家用视频监控产品只是对传统视频监控产品的简单裁剪、移植,产品功能单一,应用场景相对有限。
随着技术水平升级迭代,家用摄像机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其软硬件功能和应用场景也愈加丰富。用户体验感好了,渗透率也逐渐提升,预计年至年,全球家用摄影机市场规模将由亿元扩大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1%。
当前,家用视频监控行业参与者众多,总体集中度不高,前五大品牌商Ring(亚马逊)、Blink(亚马逊)、Arlo(Netgear)、Wyze、Nest(谷歌)的出货量占全球总出货量的30%左右。其他的参与者包括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子品牌,以及一些专业技术品牌,如睿联技术等。可见,市场格局还不稳定,大大小小的企业均尚存较大的成长空间。
亚马逊Ring,图源:网络
Arlo,图源:网络
02
依赖境外销售
年至年,睿联技术实现营收5.25亿元、9.6亿元、13.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1.44%,同期归属净利润为万元、1.86亿元、2.49亿元。尽管营收呈快速增长态势,公司盈利增速却相对放缓,综合毛利率从年的53.39%降至年的47.02%,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趋同。
细分来看,摄像机单机是睿联技术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保持在60%左右,其次是摄像机套装,销售占比超过30%。
目前,庭院看护是家用视频监控最常见的应用场景。相比国内,欧美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居住环境以独门独栋为主,大多数房屋拥有前庭后院等公开区域,人来人往危险系数较高。
Reolink,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