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电报到智能手机通讯工具如何改变我们的生
TUhjnbcbe - 2024/5/12 17:10:00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焦立坤)从电报快传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寻呼机、大哥大、黑白直板按键数字手机,再到如今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通讯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5G的建设更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电报大楼的钟声

最多的报文是“母病速归”

坐落在北京西单的电报大楼,曾是我国邮电通信业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邮电建设的重点项目。年9月29日,北京电报大楼正式投入使用。年6月15日,北京电报大楼的电报业务退出历史舞台。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负责人刘海波对这座电报大楼有着特别的感情。他说,电报大楼的钟声是自己小时候的回忆,过去早晨7点,大楼上的大钟开始整点报时,自己每次路过都感觉特别神秘。后来自己工作进入电信公司,更是与电报大楼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建国后第一座新式电报大楼,在老一辈邮电人心目中,北京电报大楼是神圣的殿堂。据老职工们讲,那时候外地邮电职工来北京时,几乎都要跑去跟电报大楼合一张影。在电报业务最鼎盛的上世纪80年代,电报大楼每天的收发报量达到10万余封。

在上世纪50-80年代,人们主要的通信方式还是写信,电报是当时最快捷的通讯方式。刘海波说,当时一封信只要4分钱,而发电报则要按字收费。在上世纪80年代,普通人的月工资只有一两百元,刚开始电报一个字收费0.元;到了九十年代,电报就开始每字收费0.元。如果电报地址太长,可能就要花掉发电报人一顿正餐的钱,所以电报往往是急电或是大公司的业务往来。电报的正文往往惜字如金,据了解,当时电报最多的内容就是“母病速归”。

年,我国公众电报业务达到了巅峰。数据显示,年我国公众电报业务达到万次。此后随着长途电话、移动通信以及互联网的兴起,传统的电报业务逐渐萎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电报大楼还是我国互联网的摇篮。刘海波介绍,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年我国开始建设公用互联网,第一个核心节点就设在北京电报大楼。我国的第一个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落户在北京电报大楼,现在还在发光发热。

BP机与大哥大

个人移动通讯业务的觉醒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建国初期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电话“火”了起来。然而当时我国通信设施供不应求,导致老百姓在交了高昂的初装费后,还得再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装上电话。

刘海波给记者看了一组数据,年北京市新增5万名电话用户,同时还有近4万名用户在等待装机。“那时候关于住宅电话有一个著名的‘五难’——装机难、移机难、查修难、缴费难、查询难。”刘海波说。

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里保存的BP机。焦立坤/摄

与此同时,个人移动通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开始萌芽。20世纪90年代活跃在大街小巷的通信工具是一个别在腰带上的BP机(寻呼机)。“当时买一个BP机只要几百块,设定的声音都是‘嘀嘀’,那时候坐在公交车里经常‘嘀嘀’声一响,一车的人都去摸裤兜。”刘海波说。但当时的寻呼机只能接收信息,所以收到信息之后,满大街找公用电话也堪称街头一景。

在刘海波看来,寻呼机开启了我国个人即时通信的大门。随着年无线寻呼业务向社会开放,我国寻呼业务迎来了八年的黄金时代。年,全国寻呼机用户突破万,位列世界第一。0年,我国寻呼机用户达到万,“有事儿呼我”成为当时的流行词。

当香烟盒大小的寻呼机穿梭在市井,另外一个移动通信工具“大哥大”也登上历史舞台。年11月18日,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号码长度为六位,首批用户为个,实现了我国移动电话用户“零”的突破。不过,当时一台“大哥大”要一两万元,入网费高达元,市话费为每分钟0.5元,并且双向收费,所以当时大块头的“大哥大”往往是少数人的配备。

北京通信博物馆里保存的“大哥大”。焦立坤/摄

在我国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我国人民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市场需求刚刚被唤醒,我国尚未开垦的广阔市场迎来了西方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并不断汲取其中的营养。

一机在手天下走

智能机时代中国手机商崛起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其局限和缺点也逐渐暴露,比如保密效果不好、串线现象时有发生等,当时市场急需一种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我国由此进入了“2G”时代,中国的手机厂商开始崛起。

刚开始,我国的手机市场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天下。刘海波的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的T,几乎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

年,中科健成功开发出第一部国产GSM手机——科健KCH-0。此后,一批中国品牌纷纷投身手机制造,推动手机价格快速下探。年8月,波导推出旗下第一台手机波导RC,此后该公司用了四年时间成为“国产手机一哥”。那是一段国产手机高歌猛进的好时光,一度拿下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单骑救主”的故事经常上演。但4年之后,国产手机商集体困顿,科健、南方高科、熊猫、夏新等一批品牌淡出消费者视线。

9年我国进入3G时代,以“中华酷联”为首的国产手机品牌再度崛起,手机数据流量消费开始普及。

年12月4日,我国进入了4G时代,“华米OV”组成全新的头部梯队,智能手机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数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六的品牌依次是三星、华为、苹果、小米、OPPO、vivo。在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中,我国品牌占据四席。特别的是,华为从去年开始赶超苹果,今年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

从最初的直板、黑白、按键到如今全面屏、指纹解锁、触摸键、三摄甚至四摄的摄像头,手机的变化令人惊喜。此外,随着提速降费的深入推进,我国手机流量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上网、手机支付、手机导航……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个“百宝箱”。“新中国70岁了,我国通讯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出门可以不带身份证,但是不能不带手机。”刘海波感叹到。

刘海波讲述北京通信发展历程。焦立坤/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刘海波今年也给自己的母亲也换了一台智能手机,淘汰掉原来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人机。“我还给她注册了一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电报到智能手机通讯工具如何改变我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