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这个话题很具有冒犯性,首先声明一点,我也是普通人,吃过亏、上过当。一次是上高中的时候,遇到一个年轻人(大哥)自称是复旦大学的大学生,来我们县城找朋友,路上不小心钱包丢了,想借几块钱和家人打个电话。心里想着几块钱也无所谓了,就借给他了。他打完电话后说他现在很饿,能不能借给一点饭钱和路费?他不想在这等待想直接回家,并承诺不会忘了我这位朋友的,他会回来还我钱的,并且会写一封感谢信给我们学校。我也不知道那一句话打动了我?让我借了一百块钱给他,这一百块钱看起来不多,但是相当于我当时一个月1/2的生活费。现在回想起来可能打动的我主要是这几个点:复旦大学、朋友和感谢信。复旦大学是当时我心中的神圣学府,来自复旦大学的友情是遥不可及的,给学校的感谢信,是在学习成绩上无法出人头地的我破格获取名声的一个捷径,快速获取认可、高端友情和名称的欲望让我的辨别能力迅速下降,这是第一次上当经历。
第二次上当是在大学期间,有人说:咦,大学生居然也会上当?我想说的大学生当然会上当,如果你去网上搜一下,大学教授上当的也不在少数。是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会被人利用上当的可能。第二次上当比一次更加凄惨,一个人开车面包车突然停在我面前,商务人士的打扮,面露尴尬的说小兄弟,我的手机没电了能接你的手机用一下和朋友打一个电话吗?打完就给你。很快通完电话后,就表示非常感谢,就说他的朋友就在前面,能不能借我的手机一会?如果我不放心的话,他可以把他手机压给我,他一会就回来。当时我的手机是诺基亚,他的手机是诺基亚机皇N97,我当时觉得他那么贵的手机在我这里,他是不会骗我的,就同意了。结果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机皇也被证明是高端的塑料模型,这件事情至今都让我觉得非常羞愧,因为本次帮助别人的动因中混杂这一种贪图别人高端手机的丑陋欲望,不仅仅是经济上受到了教训,道德上也严重的摔了一跤。
我们为什么会上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总是渴望破格获取某些稀缺的东西来满足的内心需求。
首先,破格获取是什么?
破格获取是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得超出正常水平的回报,说白了就是希望走捷径来快速获取一些珍贵东西,比如:金钱、权力和名声。比如,现在市场正常存款利率是3%,优秀基金经理人年化股票投资回报率8~9%,股神级别的投资人投资回报率每年10~15%。有个人告诉你他有一个好项目,别人不知道,是某国家部门或者某国家退休干部投资的,投资回报率50%,这就是破格获取。或者你想获取某个政府岗位,别人通过正常考试、面试等公平竞争获得岗位,突然有个人告诉你,我有上面有关系,只需要一点打点费就可以让你得到这个岗位,这也是破格获取,通过某种非正常水平的快捷、安全的方式,更快的获得资源。
破格获取的可能性有多高?
破格获取有可能,尤其是中国人情社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骗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行骗。但是破格获取可能性并不高,西方人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来解释这个事情,有效市场假说是说如果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所有的人获得信息基本上是无差异的,那么你很难获得高出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说白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你并不别人知道更多的信息,你并不比别人更聪明,你也并不会比别人赚更多的回报。
中国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说明,一群小朋友出门去外面玩,突然一个小孩发现前面的官道上有一颗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鲜艳可口。很多小朋友都冲上前前去抢李子,只有一个小孩纹丝不动。前面的小孩不解就问他,你问什么不去摘李子?淡定的小朋友说:“这个树上的李子肯定是苦的”。小孩就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李子树离官道这么近,来来往往那么多人经过,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人摘完了!这个淡定小朋友就是:西晋宰相王戎。你很难在人多的地方捡到显而易见的便宜,有人会想或许我是第一个这么想的,或许我是第一个这么做的?古龙小说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是说不要有想法,我想的说的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哪些需求会让一个人变蠢?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需求,孔子说:仓禀实而知礼节。也就是说先吃饱饭,再谈论礼节。吃饱和理解都是需求,吃饱饭是基本需求,高尚礼节是高级需求。
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大致分为,生存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年代不好的时候大多数人被困在第一需求里面,终日奔波为了养家糊口。竟连大名鼎鼎诸葛孔明都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此生存是第一需求。稳定年代,大多了安全的需求奔波,比如存款和住房就是安全感需求的基石,为什么中国人要拼死拼活挣一套属于自己房子?为什么父母一代省吃俭用为了多存一点钱?这都是安全感的需求使然。解决了生存和安全感的需求之后,人们开始往更高的需求进发,社交的需求。很多人被困在这个尊严的需求里无法自拔,以至于处处受制于人。社交的需求主要包括: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友情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和归属感。阿德勒说过:人的一切烦恼均来自于人际关系,说的就是社交需求未被满足的烦恼。
有些人通过赚更多钱,爬到更高的地位来获得被人的认可和尊重、满足友情、爱情的缺失,有些人通过高尚的行为方式来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其他社交需求,有些人通过虚假的君子风度来获得别人的尊重,人设崩塌就是通过虚假的形象设定获得社交需求的失败案例。
我们有的时候冒险投资一些项目,干一些事业,并不是因为我们热爱这件事情,或者非常确信这件事情能够成功。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惜放手一搏的财富、权力捷径。
人会受哪些人的骗?
人会被很多人欺骗,包括亲戚、朋友和陌生人的欺骗。只要你有想要的东西,你就有弱点,只要你有弱点,就会被欺骗。骗子的操纵一个人的手段很复杂,但是逻辑很简单,就是投其所好!贪财者,许以高额回报;好色者,给他美女;爱权力者,给他阿谀奉承;好名声者,给他功名。
我们被熟人欺骗,是因为我们没看穿亲戚朋友想从我们身上获得什么。
我们被陌生人欺骗,是因为陌生人看的穿我们想从他们身上想获得什么。
如何保持清醒以至于不被欺骗?
要么隐藏欲望,(教父经典台词:永远不要让人看出你在想什么)。
要么没有欲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道德经亦云:常无欲以观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