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1993年,德国经济危机开始显露,欧洲经
TUhjnbcbe - 2023/12/22 20:49:00
拉萨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17370.html

引言

德国工业界在日本人的冲击面前开始了世界范围的退却,首先在亚洲,然后在北美,80年代初联邦德国出现了经济复兴以来第一次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80年代下半期又出现了一次虚假的复苏。

年9月纽约《广场协议》后,美元剧烈增值和高估,加上欧洲在宣布统一市场后随之而来的增长使德国出口顺差直线上升,德国人甚至在世界出口方面超过了美国,但德国出口的72%是到西欧内部市场,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上德国工业只占7%,在亚太这个世界新的增长中心只占6%。

同样德国的直接投资中四分之三以上投在西欧,投在亚洲的仅为4%。德国当时只是一个欧洲贸易和投资大国,而不是一个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国。随着德国的重新统一,年其经常项目收支又呈逆差,而且此次时间较长,在年和年期间德国在世界商品出口的份额从12.3%下降到10.3%。美国从这时起显然又成了世界出口的第一大国。

:经济衰退

德国在世界工业市场上的滑坡在国内起先几乎没有引起什么重视,因为重新统一的暂时繁荣掩盖了一切危机的征兆,但是自年中期以来,德国的经济也像在此之前的美国经济及其他西欧各国经济一样出现了衰退,于是问题便沉重袭来。年大众汽车康采恩集团宣布亏损19亿多马克。戴姆勒——奔驰康采恩集团按德国法律拟定的收支结算还小有盈余,但如按美国的规定其年终结算却是赤字,而且在18亿马克以上。

戴姆勒一奔驰还宣布在~年这三年期间要削减20%的工作岗位。大众汽车公司削减的工作岗位较少,因为它采用了每周4天工作制,职工通过降低收入而承担了一半的费用。汽车生产厂家把配件工业也一起拉入危机,年在施魏因富特这个轴承城,每6个工业工人中就有1人失去了工作岗位,于是这个法兰克小城的失业率便上升到了20%。

机器制造是德国特别引以为自豪的部门,然而在~年这三年期间它失去了五分之一的销售额,西部德国失去了20万个工作岗位,东部德国则失去了40万个工作岗位。特别是机床制造这个“工业中的工业”遭受的冲击更为强烈,这里的生产简直已经崩溃,共下降了40%,从年的亿马克降至年的亿马克。

马霍和德克尔这两家大型标准机器生产厂试图通过合并来自救,而到年6月这家德克尔一马霍有限公司就倒闭了,年其总销售额为13.5亿马克,到/财*年度竟下降到3.4亿马克,亏损1.5亿马克。第三大批发生产厂,比勒费尔德的基尔德麦斯特尔公司尽管自身遭受重创,还是承接了这家倒闭的公司,继续进行生产。

日本机床生产商尽管由于国内市场严重滑坡,日元对马克又增值50%,其危机几乎丝毫也不亚于德国,然而日本人却能向国际市场继续进*。年德国机床制造失去了世界出口的顶矣位置,日本人在世界出口的份额上升了5%,达25%;德国的份额却下降了4%,为23%。这是对德国人的欧洲中心原则的报应,他们在欧洲的销量高达87%。

“现在我们谈的已经是年了:日本人控制着世界机床市场,德国从汽车工业到飞机制造各类应用型工业,其新的发展都必须与日本的机床制造厂家商定”,这是德国机床工厂协会年对人们事先提出的警告。

此次衰退也包括德国的第三大工业,电气技术。衰退使过去最负盛名的AEG康采恩集团破了产。70年代初,AEG公司还是西门子公司的竞争对手,80年代初它就不得不提出和解,而后被戴姆勒一弃驰康采恩集团收购。然而尽管戴姆勒一奔驰花费了几十亿马克,也未能使其复兴。为了填补亏损窟窿,AEG将其企业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卖出,而且往往是以甩卖价格出售,年底AEG公司的剩余部分并入了戴姆勒一奔驰康采恩集团。

德国化学工业是世界最大的化学工业,而此次衰退也揭示了其严重的弱点,许多基本产品无法再以有竞争力的成本在德国产地从事生产。此次危机使德国和欧洲的计算机工业遭到了毁灭。80年代末欧洲还有9家计算机生产厂家,如今已荡然无存。英国的ICL大型计算机生产厂年被日本富士通公司收购;曼内斯曼的金茨勒计算机子公司归了数字设备公司;飞利浦同芬兰的诺基亚一样,在亏损的压力下放弃了计算机的生产;

80年代欧洲计算机工业之星利多富因亏损10亿多马克而于年倒闭,由西门子公司接收;挪威的微型计算机厂NORSKData曾是80年代欧洲的希望,也于年举手投降。在当时尚存的三家欧洲生产厂家中,法国的布尔和意大利的奥利菲蒂在数年的亏损之后,也同硬件生产分手。年春最后家生产厂西门子——利多富同样举起了白旗:其个人电脑生产出售给了中国台湾的宏排计算机公司,所剩的SNI公司则并入了西门子的通信部门。

欧洲的视听电子设备生产厂,如法国的汤姆逊和荷兰的飞利浦也陷入严重的危及生存的亏损之中。德国二战后最有成效的公司格伦迪希当时已被购并到飞利浦康采恩集团,年和年其亏损总额达6亿马克。

~年欧洲半导体工业也是命运未ト。一段时间里似乎没有一家欧洲公司能够生产出0.35微米和0.35微米以下的未来芯片结构,而这恰恰是宽带通信系统和多媒体终端机中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必需的。年,西门子在过去几年总共亏损50亿马克之后,宣布中断进行下一代DRAM存储器芯片的试生产。

此后,美国综合通信环境咨询公司在其年的情况报告中评论说,欧洲“正面临着失去其各国国内微电子技术工业的可能性。”此次危机使欧洲人猛然意识到全球竞争新的严峻现实,对他们说来世界市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50年代和60年代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工业品出口市场上没有敌手,他们兄弟般地分了工:美国人集中出口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产品,欧洲人则发展其传统工业。随着年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一大好时光便告结東,来自日本的新的竞争第一次令人感到苦不堪言。

80年代出现了其他的竞争对手:东亚和南美的“新兴工业经济体”。它们挤进了钢材、通用机器、船舶、视听电子产品、汽车、通用化学产品等大宗市场。另一方面日本人越来越多地向高效能机床、高级和豪华型汽车等尖端工业产品层次进*德国和欧洲的工业眼看其过去的领地遭受到来自东亚的正面进攻。

90年代随着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在欧洲的“家门”直接出现了新的工业基地。它们竟争的王牌是低额工资、训练有素和应变力强的劳动力以及临近西欧市场。在这些国家里,许多由欧洲人自己建起的现代化工厂再度深刻地改变着德国和西欧基地的竞争条件。欧洲人当时只顾埋头处理自身问题和东西方争端,几乎没有意识到日本和东亚的崛起。现在他们不仅在世界市场上,而且甚至在自己国内市场上,都面对新的而且往往是占有优势的竞争对手。

欧洲人还错过了一个第二次发展的机会。他们在80年代坐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高科技搏斗,好像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现在,当他们的计算机工业衰败,视听电子产品和半导体工业处于危机之时,他们才意识到,欧洲错过了建设新型未来工业的时机。欧洲的各国国民经济好比某些企业公司,其供货单上尽是タ阳工业产品和成熟得难以继续发展的产品,而几乎没有能支撑起可持续增长的未来产品:

西欧的夕阳工业产品是大宗市场上的纺织品和鞋以及煤炭、普通钢材和通用船舶。成熟得难以继续发展的产品是机器制造、汽车、电气技术和化学产品。这四种工业在二战后支撑了西欧的经济增长,并使欧洲的生活水平同处于世界的前列,而现在它们已过了高峰期,不过在西欧的生产基地上可能还会缓慢地增长在进入21世纪之际,新型工业本应接过接力棒,但却没有发生,或更确切地说,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太孱弱,无法同全球化的美国和日本企业这些胜过自己的竞争对手对抗。

结语

90年代初欧洲的衰退揭露了一场双重危机:一是传统工业的危机,它们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生产方法僵化;二是欧洲各国国民经济总体的结构危机,它们错过了开发21世纪工业的时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1993年,德国经济危机开始显露,欧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