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印度的国产品牌手机店。图源:受访者
年,印度人萨希尔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智能手机,价格约卢比(约合人民币元),这款手机出自中国厂商小米。
他记得,当时一款三星智能手机GalaxyS3的价格是2.8万卢比(约合人民币元),“太贵了,大家都买不起”。而本土品牌基本是贴牌机,他也不想买。
次年,小米集团创始人雷*操着湖北口音,用英语问候印度米粉“AreyouOK”的视频传遍了中文互联网,此时的小米、OPPO、vivo刚刚打入印度市场;十年过去,这三家中国厂商一齐攻下印度六成以上的智能机市场份额,也让智能机在印度真正普及。
年,印度手机销量为2.57亿部,其中功能机占比78%;到年,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中,功能机占比缩减至28%,与智能机此消彼长(数据来源:IDC)。
如今,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国,三星、苹果也纷纷加强对印度市场的布局,面对激烈竞争、日趋紧张的环境,中国手机厂商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高峰时,我们公司在印度有20多个中国员工,现在不到五个。”作为中国手机品牌代理公司的一员,陈伟无奈地说。
当前,印度对中国公民实施严格的签证审批,陈伟很多同行无法赴印度工作,同时,中国手机制造商对印度市场的拓展也在放缓,投入的人力变少,满大街的中国智能机广告正在快速减少。
拿着智能手机,回头率超60%
印度智能手机的普及步伐慢于中国及全球市场。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尼尔森年2月的调查报告,智能手机在中国、印度的普及率分别是66%、10%。而年,全球手机55.1%的出货量由智能手机贡献(数据来源:IDC)。
在过去近20年来经常往返中印两国的*欧深有体悟。年,他第一次去印度,发现只有少数人手里拿着功能机,还没出现智能手机。到年,功能机已经在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中普及了,诺基亚是绝对主流,而智能机只有少数富人用得起。
“年我去印度时,手上拿着智能机,不敢吹百分百回头率,60%以上绝对是有的。”智能手机没有按键、屏幕很大,非常显眼。*欧只在酒店看到有人用智能机,在街上鲜少看到。
他还记得,彼时印度智能机市场,绝大部分属于三星,直到后来Micromax、Karbonn、Spice等印度本土品牌切入智能手机赛道。
印度街头景色图源:受访者
由于价格低廉,印度本土品牌智能机销量迅速增长,形成了一定的智能机市场规模。年全年,印度智能手机销量为万部,同比增长近3倍。
同年,工程师石航去印度钢厂出差进行技术交流时发现,那里的工程师们都用上了智能手机,他们属于中产阶级。“当时厂里工人还买不起智能手机。”他告诉时代财经。
从市场份额看,年第三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中,三星占比26%,Micromax、Karbonn、Spice分别占比14%、9%、5%,苹果占2%(数据来源:IDC)。但它们都未能让智能机在普通民众中真正普及。
三星手机价格偏高,以年为例,其推出的GalaxyS4、GalaxyNote4在中国的首发价均超过元,中低端机型GalaxyGrand2在印度首发价为卢比,约合人民币元。
印度本土品牌竞争力有限,因为它们的智能机产品当时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代工企业,因此被后来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品牌迅速淘汰,中国品牌接过了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的大旗。
教会了“他们”怎么做手机生意
年,OPPO、小米、vivo相继进入印度。仅仅两年过后,中国厂商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便达到46%,印度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下滑至19%。
陈伟是这一进程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他在年被派到印度,担任某国产手机品牌代理公司的管理人员,负责班加罗尔及周边城市区域的团队建设以及销售目标的达成。
最初,陈伟和中国籍、印度籍同事挤在一个手机专卖店楼上,办公空间多平米,很多人没有工位。陈伟记得,那时候,公司每个月在班加罗尔所属卡纳塔克邦的手机销量才两三千台。
班加罗尔号称“亚洲硅谷”,在陈伟印象中,这里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深圳之于中国,但城市建设水平仅相当于25年前的中国四线城市。
他说,在印度,由于合同履约率很差,公司先和行业内的印度本土资金平台合作,按照现货现款模式交易,资金平台再出货给零售商,以降低资金风险。
对零售商,陈伟公司主要提供物料、指派销售人员入驻零售商店,也对接店内形象布置工作,没有资金往来,这与国内的情况大不相同。
印度金奈的小米门店图源:地图App截图
短短两年时间,陈伟和同事将手机推广到卡纳塔克邦余家店内。这些店以夫妻店为主,同时也销售其他品牌手机,因此铺货成本不高。
该公司也很快在卡纳塔克邦建立经销体系,即将卡纳塔克邦分为多个大区,在各个大区的核心城市设立分公司,如果有的大区跨度较大,也会在核心城市之外建设小仓库或者办公室,同时也建设了总部大楼。
“在市场竞争中,时间成本是很高的,只能用资金投入去换。”陈伟说,在最高峰期,公司在卡纳塔克邦销售条线投入的人力就超过人,其中20多个来自中国,其余全是印度本地招聘而来。
经过三年市场拓展,到年,陈伟公司的手机月销量增长至超过10万台。智能手机也在印度市场迅猛普及,同年总出货量达到1.24亿台(数据来源:IDC)。
OPPO印度销售体系的管理人员叶晴对时代财经谈到,中国手机厂商、代理商教会了当地渠道商与零售商如何做手机生意,如今受到*策影响,未来中国代理商却存在被本地渠道商代替的风险。
很多人的第一台智能机是中国造
在印度,除了在渠道建设上投入人力,中国手机厂商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上也是大手笔。
*欧年没去印度,当他年再度赴印时,发现中国手机品牌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遍及小店门口和大街上,其中有不少当地明星代言的身影。
陈伟说,公司在空中、地面全方位广告轰炸,手机厂商会为代理公司提供补贴,也会找当地人调研,评估哪位明星更有影响力、更适合品牌调性,从而选择品牌代言人,甚至还赞助了印度人喜欢的板球联赛。
据印度《经济时报》年初报道,为争夺印度手机市场,中国厂商OPPO和vivo在年内投入高达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3.6亿元)的营销费用,碾压韩国和日本竞争对手。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中国手机品牌也培育了消费群体,完成了市场教育。陈伟说,“当时大部分人处在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的阶段,对参数没什么概念,品牌方宣传什么,我们就引导什么。”
靠着旷日持久的营销、全新的设计风格,中国手机品牌吸引了大量印度年轻人。陈伟说,公司所代理的手机品牌定位也是面向学生和白领阶层的。
年,*欧发现,印度大学生也开始慢慢用上智能手机了,到了年,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有的家庭经济拮据,还会借钱给孩子买手机。
曾为OPPO、华为,以及通信企业做咨询的*欧认为,年是一个里程碑,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高歌猛进,智能手机不再是印度富人和中产阶层的专属。
在年一份报告中,IDC市场分析师JaipalSingh指出,“与其他手机相比,(印度)人们之所以愿意选择中国智能手机有几个原因:高质量、网上零售折扣幅度大、低价高配,至美元价位的手机更是如此。”
萨希尔也认为,中国品牌在印度智能机普及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很多印度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机是中国品牌的,他至少买过2台小米手机、一台Oneplus。
年底,石航再次前往印度钢厂进行技术交流,他发现,“我在钢厂做设备调试,车间工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大部分都是中国品牌。”
CounterpointResearch报告显示,到年,印度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61%。
在印度建厂,在印度销售
在印度,中国手机厂商做的不仅是渠道、销售,还有后端的生产制造。
OPPO、小米、vivo在印度均有设厂。OPPO于年建在印度诺伊达建立制造工厂。据OPPO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