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些事情?
工作上勤勤恳恳,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干的活是最多的,但到手的钱却比别人少了一大截;
辛辛苦苦准备了好久的项目,眼看就要成功了,却突然出现意外情况,几个月的心血瞬间打了水漂;
不喜欢那些油嘴滑舌的,觉得自己默默把工作干好,就能得到领导肯定,可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时候总是没有自己呢。
......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今天这本《底层逻辑》,就是来解决我们这些困惑的。
它会告诉你:很多时候,你缺的并不是能力,而是底层逻辑。
只有学好底层逻辑,半秒看透问题本质,才能让我们比别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那什么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就是从事物的底层、本质出发,寻找解决问题路径的思维方法。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所以,如果我们想解决问题,也只有不断接近问题的本质,然后顺着其本质往外延伸,才能最终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而拥有底层逻辑,就拥有了寻找事物本质的能力。
本书主要通过以下三部分来具体向我们介绍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底层逻辑:
1、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你最大的后台
2、厉害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3、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你最大的靠山
不得不承认,在社会交往中,关系和人脉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麻烦。
我们也常常会羡慕那些“赢在起跑线上”的人,觉得他们轻而易举就能拿到我们触不可及的东西。
但起点高,不代表站得就稳。
与普通人比起来,他们需要付出多得多的努力才能被认可。
想想网络上那些“最争气星二代”和“最坑星二代”的对比,是不是这个道理?
书里有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新员工来面试,是公司管理层领导的亲戚。
作者(即该公司老总)先看了他的简历,觉得还不错,也觉得他即使没有关系也符合到公司上班的条件。
然后直截了当地告诉这名新员工:
所以,不用去羡慕别人身上那些我们没有的光环,当你努力让足够好时,自然也能闪闪发光。
如何让自己足够好,首要就是提升能力。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能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基础逻辑。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发现自己缺乏自信时,先想一想自己的能力达标了没有。
能力达标也包括两方面:
1、有充足专业的知识、经验储备来解决当前问题;
2、有随时能拿出的“B计划”。
从某些角度来看,有没有“B计划”更代表了一个人能力的高低。
早在20年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们要随时准备过冬。”
年,任正非的论断得到了验证,当美国宣布中止对华为提供芯片、禁止华为使用谷歌的安卓系统时,华为立刻公布了自己早已准备多年的“B计划”,推出了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
正因为一直有着卓有成效和可靠的“B计划”,华为才能越来越强大,成为今天的国之荣耀。
这就是本书第一部分,总结一下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靠山只能是你的敲门砖,而自我价值才是真正的盘云梯。
现在来看本书第二部分:厉害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公司技术部门的佳佳,硕士毕业,英语6级,还报了很多培训课程,有机会就认真充电,是公司出了名的学霸,也是“考证狂魔”。
许多同事看到她一大堆的证书都羡慕和佩服的不得了,觉得她很厉害。
可问题来了,佳佳在公司两年了,却还只是个普通员工,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是,她每个月的业绩是最低的。
水平很高、理论头头是道,但只停留在嘴上,一上手就懵了。这样的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嘴上的高手,行动的矮子”。
肚子里再有货,倒不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与西克曼合著《创造卓越》一书的著名学者席尔瓦说过一段话:“在任何一个能和对手博弈的场合,胜利总是属于在思想上、计划上以及行动上比对手高出一筹的一方。”
这段话的重点是: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是他的思想、计划以及行动所创造的结果。
有了结果,才能证明你的价值。
不管你的标签多么吓人,对于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不能创造价值,能不能拿出结果。
其他那些,不仅不能给自己贴金,反而会给人一种你不够踏实,分不清重点主次的感觉。
除了要先保证把自己的分内做好,我们也要目光长远,适时地做一下“英雄”。
这就需要提到一个词,“责任心”。
如果永远只追求把自己的事情做完就算了,那我们永远也进步不了。
有责任心的强者,是敢钻“矛盾窝”,擅长在“乱世”中抓机会,甚至主动争取去办“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他们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只有不断探索、不怕试错,社会才能进步,我们也才能进步。
但是,追求进步也不能盲目。
作者说: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定是一个专注于目标的人。
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之以恒,并且负责到底。
这是本书的第二部分,总结一下就是:厉害要体现在做事的能力上,更要体现在你的责任心上。
下面来看第三部分: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学习是一个终身命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你身处什么境遇,都不能忘记时刻给自己充电,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什么是“优秀”?
“优秀”就是他人比我们懂得知识多,比我们事情办得好,比我们活得精彩。
怎么样才能变得“优秀”?
不断学习,加倍努力。
通用电气历史上最伟大的CEO杰克·韦尔奇说:
当摩托罗拉沉醉在经典机型V的时候,它不知道诺基亚已经迎头赶上。
当诺基亚也沉醉于自己的成功时,苹果公司却悄悄地走在了前面。
拒绝学习和改变,带来的一定是失败;
有强大学习力和危机意识的人,才是最后的成功者。
除了要不停学习之外,学习本身也是不能设限的。
很多人初入职场时雄心壮志,立誓要出人头地。
但没过多久,就放飞自我,开始安于现状了。
这就是著名的“温水煮青蛙”。
造成这种状态,就是因为“自我设限”。
他们的目光永远只盯着眼前的这一点,觉得做完就万事大吉了。
他们缺乏进取精神,即无心追求整体利益,甚至懒得再为自己多争取一点。
他们不愿融入集体,每天两点一线,单调地来来回回。
他们通常都是悲观主义者,觉得生活无趣,人生无乐。
而这类人,最后必定会被淘汰。
这就是本书的第三部分,总结一下就是:不要忘记学习,因为没有最好的你,只有更好的你。
《底层逻辑》这本书,通过一个老板的角度,从怎么自我成长、怎么有效做事和不要停止学习这几方面,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应该掌握的最底层逻辑,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