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22智能汽车盘点上电动化的4大趋
TUhjnbcbe - 2023/4/2 8:13:00

作者|尹汉、司马洁,本报告由势乘资本和光锥智能联合发布

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技术上的电动化逐步进入尾声,人类即将进入智能化汽车的新元年。在行业纷纷展望未来的同时,传统厂商的技术转型经历阵痛,新玩家进入正磨拳擦掌,芯片短缺带来的供需失衡,均为行业带来诸多未知。

并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超0%,在这个历史性的拐点时刻,这也标志着我国在现代工业体系下首次有机会实现对欧美的弯道超车。而中美的电动车博弈离不开三个核心议题: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电动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掌握完善的产业链和生产优势,而美国掌控资本和技术优势,目前难分伯仲。

智能化: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有利于产品的不断迭代与升级,目前在智驾和智舱领域已有较深的积累;美国更具备多元化的国际市场经验,特斯拉更是智能化的先驱,短中期中国略微占优势。

无人化:未来十年汽车行业的终极问题,中美的对抗恰巧是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的对抗,亦是硬件制造与软件算法的对抗,更是不同体制的对抗。目前从技术与落地角度美国更具优势,但是终局尚未可知。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我们常常把汽车智能化类比于手机智能化,但两者的本质并不相同。诺基亚不是被手机打败的,而是被PC打败的,手机智能化的本质是PC的小型化。这也解释了在相同的逻辑下家居的智能化并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功,手机是信息中心,是大脑,而家居是四肢,是手脚,四肢再智能也只是更好的执行了大脑的动作。回归到新能源汽车,汽车本质上是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特性是具备一定的空间载人载物并且能够移动。空间属性也决定了汽车的智能化并不仅仅是执行的智能化,当人类身处汽车空间的时候,人类获取的最多信息是来自于路端,车辆也具备了信息中心的特性,智能汽车等同于带轮子的手机,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意义。

总结一下,智能化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在无人化之前,聚焦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即信息获取的智能化与执行的智能化;后期则是无人化后人类不用聚焦于路段信息的获取,而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方向,即信息类型的转变。

在智能化方兴未艾的当下,我们将围绕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及进展进行总结与展望,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仅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疫情形势下,电动化已实现一步到位

(一)22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量未减,电动化渗透率再创新高

粗略统计全球汽车销量(万辆)约为全球GDP总量(万亿美元)的倍,中国汽车销量(万辆)约为中国GDP总量(万亿美元)的倍,考虑到中国购买力平价与世界水平持平,汽车除刚性需求外作为消费品仍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从相关性角度考虑,GDP现价与去年的汽车销量增速呈现高度相关,表明汽车行业对于整体国民GDP存在一定的拉动效应,汽车行业消费量占比约为%,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约为自身的2.5倍,则实际影响GDP10%左右,2年整体经济形势有望转暖。年整体渗透率出乎意料的突破0%大关,疫情形势改善后成本及供应将逐步改善或将对年底市场形成较大刺激。

数据来源:势乘资本整理

(二)汽车行业周期上行压力加大,景气预计2年上半年见顶

汽车行业存在显著的周期性,通常行业认为一个完整的汽车周期为-4年,主要原因是在社会效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供需的错配,景气周期通常出现在减库存周期的后期与加库存周期的前期。年-年下半年是最近一次的下行周期,目前我们处于上行周期的中段,从历史经验来看,本次景气周期将于2年上半年见顶,但考虑到疫情对于整体社会效率的影响,景气周期也有可能仅维持到今年底。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但是同样我们不能忽视技术驱动对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影响,渗透率的增速通常并不为匀速上升,一般情况下10%作为普遍的一个分水岭,10%以前为产业导入期,这个过程通常会以年为单位。例如新能源车在19年以前产销量不足,用户少、接受程度低导致低渗透率维持了很长时间,但是一旦超过10%之后即获得指数级增长。而40%通常为产业渗透的上限,例如诺基亚7年市值见顶对应全球40%手机渗透率,直到苹果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打破现状。回归到新能源汽车也一样,我们认为整体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40%的时候将面临一段时间的滞涨,直到新技术度过产业导入期,为渗透率加速提供新动量。另外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迈过导入期,即将迎来爆发,我们也非常看好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市场。

数据来源:招商证券

二、特斯拉及造车新势力承压,微型车及出海方向有望爆发

(一)比亚迪占领中端市场,高端车型竞争愈发激烈

数据来源:势乘资本整理

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一定的纺锤型,中端A级车市场空间最大,B级往上次之。A级以上市场为最近数年竞争最激烈的战场,普遍认为高价位车型往往对应更高的单价与毛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规模和毛利难以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牢牢占据A级市场,并且向上延伸推出更为高端的唐DM、海豹、汉等车型,短期来看比亚迪的中端的地位难以撼动。另外的一个核心玩家广汽埃安,自年从广汽集团独立以来,凭借着超充车+桩端/快换的技术积累以及产品、渠道等优势,跟随策略非常成功,已成为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品牌。我们认为对于新玩家而言,目前市场上结构型的机会已经不多,诸如MPV等细分领域仍有可能出现现象级的爆款车型;微型车市场虽然毛利水平低,受限于价格因素,差异化配置更明显,低集中度下仍会存在一定机会。

数据来源:势乘资本整理

从品牌维度,比亚迪销量遥遥领先,特斯拉、五菱、广汽埃安处于第二梯队,新势力风光不再。对于新势力而言,传统主机厂虽然对市场反应较慢,但经历几年的转型凭借供应链、渠道及制造优势在新能源电动化层面已经迎头赶上。

(二)自主品牌强势崛起,特斯拉降价引发挤出效应

从市场的普遍规律来看,下半年通常会优于上半年,金9银10对于新能源汽车依旧适用。因此对于主机厂而言,下半年需要足够的产量来获得足够多的现金收入,核心零部件例如MCU、主控SOC等备货显著上升,尤其是今年受到疫情、经济形势与国际*治的影响,可能从数量上会达到近年新高(20-0%提升)。库存加大的同时,需求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供需失衡。国际T1供应能力受限,有望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

以特斯拉为例,7月的全球订单达到47万,到了8月则急速下降至8万,9月已降低至0万以下,到了10月已降低至28万,其中中国区订单仅1万个。特斯拉8月的生产周期为天左右,高于8周的情况下便会导致订单退订率增加。当然与特斯拉上半年上海工厂改造增加产能有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的需求正在迅速下滑。特斯拉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从十一前的元优惠到十一期间的元优惠,特斯拉希望通过降价的形式促进需求端的增长,虽然有一定效果(11月中国区订单已上升至万+),不可否认的是需求端的压力将持续,换句话说,特斯拉”不香了“。个中缘由,既有今年涨价的原因,也有现有车型偏老竞争力下降,还有国产新车竞争力增强的因素。特斯拉降价可能会持续,并且会迅速传导到其他头部品牌及车型,挤压高端车型的毛利和市场空间。

出海市场增长迅速,除年受疫情影响外均维持50%+以上增速,同时自主品牌占比也同步提升,年已达70%+,预计年占比将超过90%。从市场接受程度、市场规模容量、*策支持力度等角度看,欧洲都是最核心的市场,东南亚市场次之。与美国特斯拉一家独大不同,欧洲市场常年CR10维持在60%左右,集中度相对较低,对于我国自主品牌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欧洲除德国外基建相对老化,充电端改造难度较大,因此换电模式可能成为主流选择;另一方面欧洲城市街道狭窄,微型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和实惠的价格拥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数据来源:势乘资本整理

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供需失衡状况延续

(一)上游产能短期难以释放,供给有限推高电池价格

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一篇题为《关键矿产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地位》的报告。报告指出,新能源的发展将造成对关键矿物的依赖迅速增加。而这些快速增长的关键矿物需求就可能受到价格波动、地缘*治的影响,甚至存在供应中断的风险。

根据IEA的估算,新能源汽车和电池涉及到的锂、钴、镍、锰等金属需求增长幅度惊人:电动汽车相关矿物到年需求增长至少0倍,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锂,增长超过40倍,钴和镍的增长也在20倍左右。但当前的矿产供应和投资计划并未达到新能源未来所需水平,全球下一步的相关矿物供应很可能支持不了这个进程。IEA估算,现有矿山和在建项目的预期供应量到年仅满足预计的锂和钴需求的一半,以及80%的铜需求。

数据来源:IEA估算

自年随着下游新能源车销量大增,而上游锂矿产能扩张无法快速跟进,锂矿市场产生供需错配。一个已成熟的锂矿项目,扩产至少需要1-2年,新勘探项目建设则需数年。因此碳酸锂自年开始一路飞涨,自年初的5万元/吨“疯涨”至当前的59万元/吨,传导至终端动力电池价格的上升。随上游扩产节奏的加速,及下游汽车周期上行承压,预计未来几年锂资源的供应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数据来源:势乘资本整理

(二)稀缺矿产资源有限,行业灰天鹅仍未消散

和传统的石油天然气比较,新能源相关的这些矿物供应在地理分布上更加集中。例如:镍产量的前三位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超过了50%;钴产量的前三位占比近80%;锂产量的前三位将近占世界总产量的90%。同时,矿石供应链的中游冶炼环节也非常集中(以锂和稀土为例,排在前三位的国家产量甚至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

面对清洁能源需求和矿物供应之间的巨大缺口,规避全球矿物供应链风险,IEA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解决:

1.全球层面:加大研发、投资和资源再利用

研发——控制需求:通过技术进步来增加矿物利用效率,减少单位清洁能源所需要的矿物量,或者是开发替代品,用其他比较容易获得的材料来替代现在的这些关键矿产;

投资——增加供应:指增加对相关矿山矿井的投入;

再利用:随着清洁能源技术推广,像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新废物流,在年以后可能成为重要的二次供应来源。

2.国际竞争层面:除了上述研发、投资和再利用三个环节,推动矿产供应多元化非常重要。以美国为例:大力构建“矿产外交圈”,在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传统盟友维护关系的同时,与巴西、赞比亚、刚果(金)等矿产储量大国构建能源资源治理计划(ERGI),试图绕过中国重新建立一个关键矿产供应链。

(三)锂矿涨价引爆电池回收,高技术企业将穿越周期

电池回收既能实现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镍钴锰等战略性稀缺资源的回收利用,也能对氟、酸碱回收利用,兼具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电池回收的锂矿作为一类城市矿,也是对自然矿的一种补充。

当前锂矿的大幅涨价,电池回收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增加。所以无论是主机厂、电池厂、材料商,还是一些垃圾回收、贸易公司,都在切这块蛋糕,当前上游动力电池回收资源仍有大量比例集中在第三方如一些小作坊手里。

目前退役大多数是第一批最早的新能源车,数量相对较少,目前尚未达退役高峰期,预计-5年后废旧锂电池的回收量达到个小高峰。

从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角度看: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新增装机量已超过三元锂电池,长远来看,未来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体量会非常庞大;

目前三元锂回收技术相对成熟,而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率有较大进一步提升空间、回收成本相对较高;

三元锂电池所能提取的三元前驱体的价值量较高,目前镍、钴、锰的回收率可达99%以上,加上从正极材料回收碳酸锂后,其回收价值量远高于从相同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提取到碳酸锂的价值。而当前推高的碳酸锂价格也留给了回收企业较大空间来探索提升磷酸铁锂电池锂离子回收率的技术路径。

我们认为,未来有技术沉淀的公司才能经历起周期的考验。随着电池回收企业在工艺和技术的进一步优化迭代,将直接提升回收率、降低加工成本(如辅料和能耗的成本),这意味着能给供应商出更高的回收价格,亦或是获取更高的收益率。随着未来碳酸锂供需进一步缓解,价格若回归正常水平,留给电池回收企业的毛利空间将被压缩,而在回收率和回收成本上的精益化优势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能力。比如在锂矿周期下行时期,其技术实力将直接影响产品周转率和库存,传导至企业资金健康及业务增长,最终影响其市场竞争力。所以如何通过技术优化将回收后的价值增厚就成为直接影响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四)技术路径推陈出新,动力电池性能迭代升级

动力电池核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智能汽车盘点上电动化的4大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