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工具革命再一次开始了 [复制链接]

1#

年,一个诺丁汉郡的袜商通过机器生产出了一种长筒袜,低廉的机械成本大大压低了袜子价格,影响了织袜工人原有的收入。于是一群织工秘密组织起来,砸毁了袜商的织机。

这些织工认为工业机器的出现是一种异端,不仅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崩溃,也会给手工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思想并非仅限于底层,英国著名艺术家、社会评论家约翰·拉斯金也曾公开指责手工制作象征生命,机器工业化则象征死亡,并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大量将生机盎然的手工业与死气沉沉的工业产品进行对比和嘲讽。

这一切并没有意义,机械化无疑是未来的生产方式。拉斯金的号召没有对工业革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手工制品逐渐被机械生产淘汰,成为为少数人提供的奢华服务方式。

轰轰烈烈的机械时代如期而至,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大量解放了生产力,扩大了市场,为未来的全人类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而那些拒绝使用机器,强行守着传统生产工具不放的人们,只是成为了历史的注脚。

跌落神坛的诺基亚和柯达

在时代大背景下,那些拒绝使用更高效的工具,用更便捷的方式提升生产力降低成本的人,我们会称为“逆天行事”。

这些人轻则事倍功半,重则惨遭历史车轮的碾压淘汰。

19世纪末,无线电产业的萌芽在欧洲诞生,一个橡胶加工厂的老板突发奇想,希望公司的业务向电信行业扩张。尽管遭到反对,但他仍然努力说服了其他人,成功为原本主打原材料加工的公司新增了一个与老本行毫无关联的电缆部门。

年,第一台基于北欧移动电话网下的移动电话Senator在北欧市场上市,一炮而红,它背后就是未来统治了一个时代的移动通讯霸主——诺基亚。

年到年,诺基亚连续14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北京奥运会那年,诺基亚的移动通讯设备产业达到巅峰,全年手机发货量约4.亿部,市场份额高达40%。

要知道,去年华为和苹果加起来的市场份额也不过是29%。

年,诺基亚推出了内置塞班系统,售价近元的末代机皇N97,希望通过全新的侧滑盖全键盘触控设计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稳住自身的基本盘。

然而同年上市的,还有另一款拉开了智能手机时代大幕的手机——iPhone3GS。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网上有传闻说,在被微软收购的时候,诺基亚的CEO曾感慨万分的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这样输了。

我想这应该只是一个段子。当年诺基亚曾经考虑过与安卓系统联姻,但最终由于兼容性不足,心高气傲的诺基亚决定不进行调整,而是继续使用已经捉襟见肘的塞班系统。

让诺基亚失败的并不是不够智能的塞班系统,更不是卓越的产品质量,而是与成立之初截然相反的顽固守旧、傲慢自大。

同样的例子还有柯达,在数码成像逐渐登堂入室的过程中,柯达没有凭借其强大的市场基础及时转型,而是以近乎于顽固的保守态度生产传统胶卷。

系统和产品永远有提升的空间,但企业内部一旦趋于保守,不思进取,不论多好的牌面都可以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大洗牌每天都在发生,顺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应该有的心态。

在时代全面前进的历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是匠心,也有可能是逆天行事,反时代,甚至反人类。

你在用什么提高生产力?

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企业生产力升级,就是21世纪以来的电脑办公。在这个升级过程中,有很多人和企业因为觉得“用手写也挺好”“算盘和计算器够了”“纸质资料更安全”“书面材料有仪式感”而被淘汰。

现在看来,这种心态无疑是荒谬甚至可笑的。

但这种事并不稀奇,历史是循环的,今天依然有人在反抗更新一步的生产力升级。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怀疑的鲑鱼》中提出过著名的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品;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线上办公软件的应用。

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春节期间,线上办公意外成为诸多企业的全新刚需,部分聪明的企业已经立即接纳,开始灵活精通的使用线上办公软件为自身的沟通协作保驾护航,还有一部分企业正在摸索适应,迟疑不定,但还有很多企业,在继续盲目排斥。

对新型生产工具的拒绝,是企业未老先衰的体现。拒绝了解新的工作方式,是非常不明智且危险的。

如今,大部分人已经开始复工,现代社会的齿轮再度开始缓慢运转,作为相对稳定的大后方为前线注入新的力量。而这一切并不容易,在严防死守的同时,我们需要一种润滑剂,让齿轮和齿轮之间保有亲密却合理的距离。

线上办公软件就是这种润滑剂。

我在很多企业见过这样的画面:

几十个人挤在一个桌椅密集的会议室里,但由于没有高度差,互相遮挡,大家看不清屏幕,PPT的分享效益大打折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