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机研发者头发掉光,真的变无可变了 [复制链接]

1#
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205102.html

在定位学中,重点强调了企业的品类战略,谁能优先快速的占领品类位置,就能迅速在此品类占领消费者心智,从而快速让企业占领品牌制高点。现代化的科技进步,手机已经成了人不离手的必须品之一,其地位与过去人们身上的钱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近几十年手机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几个重要的拐点,这里就不倒腾历史,把老物件搬出来再细说一遍了。我们来探究一下目前手机形态的困境,这个品类到底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全面屏手机

全面屏概念手机最早应该是小米MIX第一代时提出的,而实际上最早的类似MIX的设计理念手机应该是夏普。小米MIX把全面屏概念拿出后,影响了随后手机的发展方向,所有品牌都将营销重心向屏占比转。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改变了屏幕形态的变化,而实际上催生或者说加速了很多其他技术的发展,比如屏幕指纹识别模块、边框震动发声技术和摄像头尺寸定制化等。

夏普全面屏手机

直屏\曲屏手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算是一个分类,但是营销驱使,曲面屏已经成为了高端旗舰系列的必备要素之一。从三星开始在自家的Edge系列上开始使用曲面屏后,各手机厂商又一次找到了新的营销亮点。争先恐后地在自己品牌手机中加入曲面屏的使用。屏幕的弯折度也经历了一次抛物线式的回归。纵使苹果从未在自己的电子产品中使用过类似的设计,但是并不妨碍曲面屏成为安卓旗舰机的标配。一直到三星S21系列,三星有意识地开始降低曲面屏的使用率开始,曲屏的营销作用也逐渐消散,相信不久的将来,曲面手机将逐渐会出现在一些中端手机上。

三星曲面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

很显然,折叠屏手机是离我们最近的未来产品。由曲面屏衍生出的新型屏幕,可极大的改变手机的形态。但仔细想想,似乎折叠屏手机也从始至终没有改变什么,无非是将两部手机通过一块可弯曲的屏幕合二为一,无法普及的最重要因素是价格,并不是什么原材料的稀缺或者技术无法攻克等问题。最早的折叠屏是三星发布,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屏幕技术,但是第一代三星折叠无论在弯折效果和实用性上都大打折扣,可以说就是一台概念量产机。目前的折叠屏就是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让屏幕更大,适用于更多的使用场景;另一个方向就是折叠后体积较于常规手机体积更小,便于携带。三星的FOLD系列和华为的MATEX,就是解决第一个方向;三星FLIP系列和摩托罗拉的RAZR系列就是朝着第二个方向发展的。个人更喜欢第二个方向,因为本身屏幕的尺寸是够用的,没有必要拓展平板的场景,反而便携性有更高的需求。

华为MATEX2摩托罗拉RAZR

旋转屏手机

这个门类就异常的少见了,因为目前市面上可常见的仅有LG的WING旋转屏,该手机是由主屏和副屏两块屏幕组成,需要的时候就可以顺时针旋转向上,露出位于底部的副屏,摆在你面前的就是大大的T字形态的屏幕。这种形态从技术上来看并不难实现,这种旋转的设计在诺基亚时代就出现了。个人观点,LG纯是因为未能很好解决折叠屏的技术问题才退而求其次弄了这么个异类出来。使用场景有限,在使用过程中的头重脚轻感觉还是比较明显的,整体手感并不理想。

LGWING

卷轴屏手机

卷轴屏技术似乎近几年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的科技展上,技术成熟度相对折叠屏来说没有那么高。目前真正能拿得出概念机的厂家无非就是TCL和OPPO了。当然,除了屏幕技术,在铰链和伸缩卷轴的技术解决上,肯定是OPPO更加成熟。OPPOX卷屏概念机已经很接近量产机了,其中不但其卷屏系统相当成熟,伸缩系统和手机系统的优化一点也不突兀,相信这可能是你所能接触到最早的卷轴屏手机。笔者认为,无论你是伸缩还是折叠,依然是屏幕驱动的衍生,并没有脱离手机的基础形态。

oppoX

手表手机

手表手机和LGwing差不多,似乎是为了寻找差异化而强制产生的形态。量产也确实很少,日常所见的也就是努比亚的α。这款手表手机问世的时候还是掀起了不小的动静。厂家也为其定义了很多使用场景,比如便携性、运动使用、抬腕拍照等等。如果真能设计的如手表贴合和无感,也倒是一个新选择,可其硕大的体积、另类的外观和非常反人类的操作,让这款手表手机注定成为别人的笑柄。笔者曾经体验过,就好像带了个超大的手环一般,辨识度是有了,可是衬衫和窄袖口的衣服再也别想穿了。另外,打起电话来更是让人笑而不语。显然,这种形态的手机如果不能将无感设计到极致,是不会有大的发展前景的。

努比亚α

总结,在现如今的产品设计中,手机的形态已经达到非常高的一个成熟度。各个厂家都在想尽办法为新手机多制造一些营销卖点和升级空间。屏幕的不断迭代、影像系统的猛烈超越,以及SOC三大件的高速升级,似乎各个厂家都认为这些迭代都已经不够用,是因为这些迭代中真正能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升级已经越来越少。像苹果和三星这样的旗舰级企业,更是手上影藏着一把优质牌不愿意出。即便如此,国内厂商都如热锅上的蚂蚁,频出奇招。试问,现在多少新的配置,能给我们带来颠覆性的体验?屏幕升级,有区别有影响,但不强烈;影像升级?都是扫个码,别装大师;配置升级?估计现在还有很多用着骁龙还不卡顿。

再想想华为的芯片卡脖子,其大力发展网络,那么流媒体手机离我们又有多远呢?想想苹果颠覆诺基亚时的境况,那么这种再一次的颠覆离我们又有多远?诚如雷*所述的“拐点之战”,整个手机的形态到底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拐点”又在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