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CEOBIZ作者:李大地来源:海哥商业观察(ID:hgsygc)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已是被公认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没有想象的来得那么快!1市值和销量倒挂年,全球汽车销量万辆。其中,大众销量万辆;丰田前11月销量万辆,预计全年突破万辆;特斯拉近50万辆;比亚迪销量41万辆,含新能源汽车18万辆;蔚来汽车销量4.3万辆;上汽集团销量万辆。然而,体现在公司市值上,却与实际销量大相径庭。截至1月19日,特斯拉市值亿美元,丰田汽车市值亿美元,大众汽车市值亿美元,通用汽车市值亿美元,比亚迪亿美元,蔚来汽车亿美元,上汽集团亿美元。在我国,年汽车总体销量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7万辆,同比增长10.9%。截至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比年增加万辆,增长29.18%。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资本市场异常火爆,仅一个特斯拉市值几乎碾压所有主流车企市值总和,是第二名丰田汽车的将近4倍,而特斯拉销量却和丰田销量相差20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国内三家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销量则只有几万台,只占大型车企的一个零头,依然坐拥几百亿市值,睥睨一干老牌车企。诚然,这样单纯的对比并不公平。相较燃油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更快。但二者的市场占有率、销量相差过于悬殊,可即便这样悬殊的销量对比,依然有水分存在。在我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并非都是主观乐意,存在着补贴驱动和被动选择的因素。很多大城市限制燃油车牌照发放,新能源汽车更容易上牌。年12月,北汽新能源汽车销量辆,持续大幅下跌,同比下滑97.17%。其原因就是因为补贴断了。2是替代者还是备胎?年,北京更新摇号制度,市民可以同时参加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摇号,但新能源汽车要先摇,中签后将无法继续参加燃油车摇号。北京市民王先生思考再三,还是决定放弃新能源汽车摇号中签机会,只参加燃油车摇号。对于这一选择,王先生有多重原因。首先是续航问题。目前,市面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续航大都在-公里左右,可以勉强满足中短途出行。但今年冬天,特斯拉、比亚迪等几乎所有电动汽车北方车主普遍抱怨续航减半,仅剩多公里,为了增加续航,暖气都不敢任性开。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比燃油车加油更长不说,充电也是各种不便,这让王先生很担心。其次是成本问题。当前,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相比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续航公里以上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大都在15万以上,而比其更便宜的更有竞争力的燃油车型有一大把。超过20万则有大量的中型经典燃油车型存在,再贵则进入了BBA的领地。电动汽车充电比燃油车加油能稍微能降低一些成本,但其损耗更快,新车开到3年以上,续航会有明显的下降,二手车贬值得厉害。至于所谓的车内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环保等,对普通消费者实用来讲,太过虚无缥缈。中控屏幕再大,开车过程也只能盯着前方路况;自动驾驶什么时候能被广泛应用,连马斯克都不知道;电动汽车是否更环保,也是一直存在争议,这也不是普通消费者会优先考虑的因素。长远来看,电动汽车要普及,绕不开续航和价格这两大因素。只有续航上来了(含充电),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比才能起码不输,才具备一战的能力。这是主要矛盾。近日,广汽集团高层公里8分钟充满电池年量产一说引发巨大争议,就是掐中了市场焦虑的普遍痛点。当然这一项技术是否实现,是以何种成本实现,还需验证。一项新科技,取代一项老科技,必须在技术上和体验上有绝对优势。然而,电动汽车就目前消费体验来讲,远未做到这一点。当下电动汽车存在明显续航(含充电)软肋,价格反而相对更贵,同一款车加上EV通常要贵上几万块,这不像是替代,更像是备胎。安全也是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1月19日晚,上海某小区地库一辆特斯拉model3着火了,现场浓烟滚滚噼啪作响,气味刺鼻。电动汽车汽车自燃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威马、广汽等都经历过多起,下表是年新能源汽车自燃不完全统计,真实次数还要乘上几倍。在年的中国,95%的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燃油车仍是其最终选择。这与电动汽车高高在上的股价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多的股民更愿意买电动汽车的股票,而不是电动汽车。3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斯拉就是典型的灰犀牛”。近日,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某社交平台更新了这样一条消息。资本市场的“灰犀牛”被用来形容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不管特斯拉有没有危机,至少电动汽车的发展,还在初期中的初期甚至是抢跑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最近的一段采访中,马斯克将特斯拉销量目标定在了10年内0万台。如果真能实现这一数字,且特斯拉10年内股价不再增长的话,那么其估值大概是合理的。可是年特斯拉销量是50万台,与0万台相差40倍。特斯拉年销量增长13万台,增长率为35%,是个着实不错的丰收年。也正因为如此,特斯拉股价在一年内实现了10倍增长。可即便继续保持此增速,特斯拉在年销量也只有万台,和当前的丰田、大众等公司销量持平。而特斯拉的股价提前十年就已涨到后者的4-8倍。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选手开始入局。丰田、大众、通用、BBA等国际各大车企都在推出或准备自己的电动汽车,就连苹果也要加入电动汽车领域,BAT都在布局电动汽车。国内车企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是不断加码,出现了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的具备国际尖端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手的加入,会让电动汽车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同时也会催生大量新技术的诞生,从而加速电动汽车的更新迭代。电动汽车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不一定非要有一个替代者,传统车企一旦发力,并不会落后太多。不是一旦有新技术问世,就要革老企业的命,老企业完全可以自己革自己的命。大众和丰田都在研发自己的固态电池,并有望在年左右量产。但这都是未来的事。眼下,电动汽车续航痛点依然没有得到解决。1月9日,蔚来李斌一句“年量产固态电池”引发一片质疑,紧接着广汽埃安“8分钟充满续航公里”遭打假。小鹏P7续航上了公里,采用的则是将汽车轴距增加到3米,堆更多电池的方式,整车重量也因此增加到2吨。可以看到为了增加续航,各大车企都拼了,但实现技术突破靠放几个空炮是没用的。新能源汽车是个趋势,但要形成对燃油车的替代,还需要不断的技术积累、配套建设。可以预见到年左右,随着新技术的密集爆发,电动汽车的续航痛点会逐步得到解决,并在价格竞争中逐渐与燃油车匹敌。最迟到年,新能源汽车将大规模普及。这是最后期限,因为到那时,各国已经开始禁售燃油车了。但消费者现在购车,如果有自主选择权的话,还是妥妥的燃油车完胜,开个5-10年够了。
-END-
MBA商业课程
教你建立商业思维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