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们不知道的是,最初的国产手机巨头不是华为也不是小米,更不是Oppo,而是名叫“天语”“酷派”的初代手机巨头,它们曾经红极一时,但如今已经无人问津,就如同诺基亚一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在很多行业中,开路者往往都逃不了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命运,但唯独只有一个行业有些例外——汽车。年制造出第一辆时速16KM/H的奔驰汽车,至今依然是享誉世界的豪华车巨头;丰田、福特、大众,这些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都已经历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对于汽车圈来说,“姜还是老的辣”才是最正确的概括。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正因如此,在汽车行业中,当你抓住了一个空白市场的机遇,就很有可能持续在这个市场成为引领者。譬如国内读者更熟悉的长城汽车,很少有人知道当初它还只是一个负债万元的地方小厂,没有任何官方背景,也没有如今蔚小理们背后动辄出手九位数的天使投资人,有的只是对市场的判断力和对技术的执著。
在这种执着下,魏建军带着长城汽车接连发掘了两片崭新的处女地——皮卡市场和SUV市场,虽然在国外这两个市场已经成熟,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到千禧年间,国内却没有一家汽车公司敢于挑战这一领域,只有长城汽车两次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才有了如今营收过千亿的“自主三强”之一。
如果说抓住一次机遇是偶然,那么长城汽车已经用实例证明了对新市场的开拓绝非靠运气,年,欧拉品牌正式面世;年,主打高端越野的长城炮上市;年,坦克品牌也正式揭开了神秘面纱,这三项重磅新闻背后,实际上代表长城汽车对高端皮卡、新能源汽车、硬派越野三个全新细分市场的突破。
技术为王
当然,如果奔驰如今的时速依然只有16KM/H,那也早就已经被淘汰了。只有在技术上不断进步,保持领先优势,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在这一点上,国内已经有不少车企做得相当不错了,像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每年在研发上投入的经费比例都已经不输海外一线车企,尤其是长城汽车,去年一年在新能源领域获得的公开专利数量达到多件,是所有在华车企中的第一名,已经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对海外“列强”的弯道超车。
正是由于专注技术,让长城汽车在自主研发领域一直都是“挺直腰杆”的,从曾经拿出国内自主品牌首个自主研发的内燃机,到如今成为首个打破合资品牌混动技术垄断、大功率动力总成技术垄断、完成氢能全套布局的企业,长城汽车一直在“创新”和突破自我的路上前进着。即使到今天,它也是国内新能源技术路线最全、智能化研究储备最深入的车企。
随着下半年来临,长城汽车已经迎来了又一轮强势的产品输出爆发期,包括已经上市的芭蕾猫在内,仅欧拉品牌就有三款重磅新车即将登陆,而一直被外界所期待的、搭载大禹电池技术的沙龙智行首款新车——机甲龙也上市在即,让我们拭目以待。